十六~二十
首望故都,俱已化焦土;
烟霞横前路,波涛满征途。
这正是故乡隔绝,一片烟尘,前方是万里迢迢的云路。此情此景想来是够伤心的了。
肥后守贞能听说有源氏的兵埋伏在淀川河口,便率五百骑飞奔前来搦战。后来才知是传闻有误,便引军撤了回来。正行到宇渡野附近时,恰好遇到行幸的御舆,贞能跳下马,挟着弓,拜伏在内大臣面前,禀告说:“这是要出奔到哪里去呢?如果是去西国,会被人耻笑为落荒之人,随处有受害的危险,留下不好的名声,这未免太遗憾了。唯一的办法是留在京城,与他们决一死战!”内大臣说:“贞能你还不明白,木曾已率五万余骑从北国攻上来了,比睿山东坂本一带全是敌军,今天半夜时分法皇也已移驾出京。如果全是我们男子汉倒也罢了,让女院、二品夫人【5】担惊受怕,就太不该了,没办法只好外出行幸,带领大家暂且撤离京城。”“既然这样,请让贞能返回京城同敌人决一死战!”贞能说罢,便把所部五百余骑交给小松殿的公子们,自己带领三十骑返回京都去了。
京里传闻贞能回京征讨留在京里的平氏余党来了。大纳言赖盛心想:“这是冲着我赖盛一个人来的吧。”心里着实惶恐起来。贞能在西八条的废墟上支起帐逢,住了一宿,因为没看到一个平家的公子,心里很是凄凉。为了免遭源氏铁蹄践踏,命令把小松公的坟墓掘开,对着遗骨哭道:“可怜的主公,您看一看平家一门的末路吧!生者必灭,乐尽悲来,这是古书上写着的,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了。您对此早有所悟,对神佛三宝祈祷,早归净土,实在高明。那时,贞能本应该跟您同去,可是却留下这无益之身,以致如今遭逢如此境遇。我若死去,请您一定要带我同登净土。”哭罢,遥遥祈祷,然后把遗骨送到高野,把坟土投入贺茂川。他对时势的发展完全绝望了,但与平家的人相反,出奔到东国去了。因为先年贞能受命看管宇都宫藤原朝纲时,对宇都宫曾有照顾,或者就是为了这个缘故,到东国投奔宇都宫去了。据说,宇都宫果然亲切地收留了他。
--------------------------
【1】住在小松殿的公子们有平重盛的儿子维盛、资盛、清经、有盛等。
【2】尼君,参见第五卷第四节注一。
【3】八条女院即鸟羽天皇的女儿暲子。参见第四卷第十三节注二。
【4】宰相殿与赖盛的关系,参见第四卷第十三节。
【5】女院指安德天皇生母建礼门院;二品夫人是建礼门院生母,参见第一卷第十节注三。
--------------------------
二十
放弃福原
除三位中将维盛以外,平家所有的人,自内大臣宗盛以下都带着妻子同行,但那些身分稍低的人却不能携带眷属,虽然明知后会无期,也只好孤身一人,抛妻离子随军远行。以前即使定了几月几日回来,仍感到日子太久,更不用说今天此时此刻乃是最后的相聚,最后的诀别呢,所以,去的也罢,留的也罢,全都哭湿了衣袖。那些世代相依历经年月的主从之间的情谊,日积月累的恩情,当然是忘不了的。无论老年壮年,无不难舍难分,踌躇不前,有的人在矶边倚船枕流,在海上破浪度日;有的人作别远方,登山爬岭;或扬鞭催马,或举棹行舟;每个人都忧心忡忡,抛离故乡踏上征途。
到了福原旧都【1】,内大臣宗盛公召集重要的武士们,老少数百人,说道:“我们平家积善而有的余庆已经尽了,积恶所致的余殃降到头上,因此为神明所不容,为上皇所见弃,抛离故土,飘泊征途,虽说气运衰颓,前途渺茫,但同在一棵树下避雨也是前世的缘分非浅,同饮一河的流水亦属生前的宿缘深厚,况且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