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十五
一死战吧!”于是把派往各处的人马全部召回京都来了。古诗中说:“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5】太平年代尚且如此,何况乱世呢。和歌中说:“远离烦嚣市,深居吉野山。”【6】可是诸国七道都已叛乱,哪里还有一片净土呢。释迦如来的金言,《法华经》上的妙文所说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7】,不正和当今的世事一般无二吗!
同年七月二十四日夜半,前内大臣宗盛公来到建礼门院【8】居住的六波罗殿说道:“从当前形势来看,原来还抱一线希望,如今大势已去了。人们都说不如一同死在京城里;但片刻之间同死京城,着实太遗憾了。因此,一定要想办法奉戴法皇【9】和天皇移驾到西国去。”建礼门院说:“事已至此,一切由你安排吧!”说着泪如泉涌,衣袖揩之不尽。大臣长袍的袖子也都湿透了。
是夜,法皇或许听说了平家想要悄悄奉戴他出京的计划,便只带着按察大纳言资贤卿的儿子右马头资时,一声不响地移驾出宫,临幸鞍马山去了。外人不知此事。平家的武士有个叫桔内季康的,为人机警,充任左卫门尉,在法皇那边供职。这天夜里恰逢在法住寺值宿,他听见法皇寝宫那边有骚乱的声音,还有宫女们窃窃私语和低声饮泣之声,心想莫非出了什么事吗?只听又有人说道:“法皇怎么突然不见了,到哪里巡幸去啦?”“啊呀不好!”他立即飞奔到六波罗,报告给内大臣。“啊,出问题了!”大臣说着,来不及听完便匆匆赶到法住寺殿去察看,果然不见法皇。侍候法皇的宫女们和丹后殿【10】都说没看见有何异常。问她们:“这是怎么回事?”只是回答:“我们也不知道法皇上哪里去了!”每个人都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
且说法皇启驾出宫的事传出去之后,城里立即引起很大波动,平家更是狼狈不堪。即使敌人攻进城来,那慌乱似乎也不过如此。平家本来是准备奉戴天皇、法皇临幸西国的,如今法皇丢开他们走了,这正如躲在树荫下避雨,而雨却从树叶间漏下来一般。“无论如何,奉戴天皇行幸去吧!”到了早上卯时,把行幸用的御舆拖了过来。天皇今年六岁,如此年幼,什么也不懂,便坐了上去,国母建礼门院也同坐一舆。神镜、神玺、神剑【11】,当然也要带上。平大纳言时忠卿【12】吩咐道:“大印、钥匙、时辰牌、琵琶、和琴也都带去。”但由于太匆忙,忘带的东西很多,平日放在御座旁的神剑就给忘了。当时奉侍出行的时忠卿、内藏头信基和赞歧中将时实三个人,都穿着平时的衣冠;御前侍卫则身穿甲胄,带了弓箭。他们一行沿着七条大路向西,又转向朱雀大路往南去了。
第二天是七月二十五日。这时天将放亮,只见银河在天,云垂东岭,天亮前的月色白得发冷,晨鸡报晓的声音显得急促。世事正如做梦一般,几年前迁都到福原,忙忙乱乱地闹了一回,大概就是今天这件事的前兆吧!
摄政藤原基通也随驾出发了,走到九条和大宫两条大路的岔道口的时候,看见一个梳着髻角的童子在车前,那童子的衣袖上现出春日两个字。这春日的另一读法是“加寿贺”,那就是法相宗供奉的春日大明神,是保佑藤原镰足后裔的神灵。觉得这是个吉兆,同时又听那童子好象在说:
无可奈何藤叶落,
向荣有待春日来。
摄政公听了,便把随侍左右的进藤左卫门尉高直叫到跟前,说道:“仔细考虑当前的形势,天皇出去行幸,法皇却没同去,前途渺茫啊,你认为如何?”高直听了这话便向牵牛人使个眼色。牵牛人会意,便把车辕扭转,沿着大宫大道飞奔,奔往京都北山那边的知足院去了。
--------------------------
【1】镇西即九州。
【2】源为朝是源为义的儿子,源义朝的弟弟。在保元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