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我们共有一个母亲
亮的衣服。

    “看我的脸,”说着,她又侧过那瘦削肮脏的脸,但那双眼睛依旧明亮如星,“你看得见,我脸上还有希望吗?”

    “我想,我已一无所有了,除了这两样:衣服和希望,”她继续自语着,“我不知道,接下来我将失却的是什么,是希望还是衣服?”

    后来才知道,是一个老农妇收养了她们。后来待这两姐妹长大了,那老农妇便对她们说了实情。“我怎能忍心丢下你们呢?”

    这对农人夫妇梅清和梅函,就住在桂林附近的山洞里,那一带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山洞,很多人直至战争结束了,还住在山洞里。梅家夫妇每隔一阵,就出洞去大路上拾捡过路人遗下的食物,而有时也带回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一次,是画得极其精致的一套瓷碗,还有一次,是两条崭新的羊毛毯,连他们自己都承认:罪过呀!但那是战争呀!这其中一次,他们就带回来那一对双胞胎。

    他们都是虔诚的穆斯林,他们相信这对双胞胎表示一种双喜临门的吉祥之兆。

    当晚,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竟有那么多的戒指和手镯之类首饰时,他们更确信自己的猜测。从照片后面他们又发现这一对孩子来自一个体面的家庭。但他俩都不识字,直到好几个月后,才托到人给他们把照片后的字念了一遍。从此,老夫妇十分疼爱这一对双胞胎,如同他们自己的亲生儿女。

    1952年,老妇的丈夫去世了。这对双胞胎已经八岁了。老妇人觉得,该给她们找到那个真正的家了。

    她从来不提报酬的事。她说她爱这两个孩子,因此她只希望她们能重新获得她们的那份权利: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房子、更好的教育。她唯一希望的是,那女孩子的上海家人,会挽留她做孩子们的保姆,她确信他们会挽留她的。

    当然,她找到的原法租界惠昌路九号,已面目全非了,那上面已建了一家工厂,工人们没有一个知道原先住在这里的人家的下落,那一带的房子全部毁于战火。

    事实上早在1945年,我和你妈已经到这里惠昌路九号来过,希望能找到你外婆家和两个双胞胎的下落。

    我和你妈是1947年离开中国的。我们曾回过一次桂林,又去了长沙、昆明……一路上,她每每看到与双胞胎差不多岁的女孩子,总要多打量几眼。最后我们来到美国,我想甚至在船上,她还妄想能找到她们,但待我们一到美国,她就再也不提她们了,我以为她已经死心了。

    可自从中国和美国通邮,她就往上海和桂林发信,打听孩子们的下落。我可一点不知道,那还是琳达姨跟我说的。但那时,好多路名都改了,许多熟人死的死了,搬的搬了,人们说她这无疑是大海捞针。

    但你母亲依旧不放弃她的努力,直到最后,我觉得她是下了决心,亲自去中国找她们。她曾经跟我说过:“坎宁,我们该趁着还不太老之前回去一次,再过几年,我们就要走不动了!”我就跟她说,已经太迟了,我们走不动了!

    当时我还只以为她想回中国旅行一次。我不知道她还想去找她两个女儿。因此我说的“太迟了”一定对她打击很大,她会以为,她的两个女儿一定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想,这种担心和忧虑,是令她死亡的直接原因。

    可能后来是你妈的亡灵在冥冥之中,帮助她在上海的一个同学,偶然地碰上你两个双胞胎姐姐。那天她正在南京路第一百货商店买鞋子。那女同学说,这简直就像做梦一样,她看见一对双胞胎妇女,隐约之间,竟令她想起你的母亲。

    她连忙追上她们,唤着她们的名字。起先这两个妇女还呆了一下,因为她们已改了名字了。但你母亲的同学还是一口咬定:“你们就是王春雨和王春花吧?”刹时,她俩都显得十分激动,因为她们都记得那写在照片后的名字,她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喜福会简介 >喜福会目录 > 我们共有一个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