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黄泉路母女巧相逢 青埂峰朋友奇遇合
这里住一半年,等我明年转了天曹,一同升天。”说毕,各自起身去了。贾夫人、贾珠搀了贾母到花园各处闲步,又讲些家中之事,不必细赘。
到了次日,林公进府办事,午正方才回来,向贾母道:“小婿今早见了阎王,将老太太之事回明,便稽查册子。老太太一生并无过恶,阎王甚喜,一切允从。焦大呢?”焦大见林公回来,早在门外伺候打听,一闻呼唤,忙上来打千儿,道:“奴才在这里呢。”林公道:“老业障,阎王说你喝醉了酒,不知主仆名分,混唚骂人,该下拔舌地狱。因你跟着老太爷出过死力,又嘴里填过马粪,暂且加恩予以自新之路。你很要改才好。”焦大忙跪下磕头谢恩。林公又道:“鲍二的女人不准收赎,我求之再三,阎王不得已,还教我买匹骡子,偿还他脱生的主儿,以结此案。”鲍二家的闻言,也过来磕头谢了,合家无不欢悦。贾母也欢欢喜喜的住着,听候找寻黛玉的下落。这也按下不表。
再说贾宝玉自从那日乡试出场,在稠人广众之中,见了那个癞头和尚合他点手儿,他便趁着人挤的空儿抛下贾兰,跟着那和尚就走。那和尚向他脸上吹了一口,便觉心中迷迷惑惑,就像脚下生云的一般。不多一时,走的连城池房舍的影儿都不见了。但见一个跛足道人在那里哈哈大笑,道:“这里来,这里来,天伦至性,不可以不拜辞。”于是,二人引了宝玉来到河边,只见一只大船湾在那里,便将宝玉扯上船头,令其叩拜,宝玉此时明明见他父亲坐在船内,心中只觉恍恍惚惚,口里也说不出话来,身子好像由不得自己的一般。叩头已毕,二人便搀了他上岸,脚不沾地,行走如飞。
走够多时,只见前面一座高山,万丈嶙峋,直插云汉。进了山口,顿觉眼界光明,别是一番世界。宝玉此时才觉心中清醒,举眼看那和尚、道士时,顿改了形容,那里是什么癞头跛足的形状。但见:这一个头戴毗卢帽,衣穿袈裟,白面长须;那一个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美目修髯。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真好似:
取经天竺唐三藏;梦醒黄粱吕洞宾。
宝玉看罢吃了一惊,倒身下拜,道:“请问二位师父的法号?”
那和尚笑道:“我乃茫茫大士,这位道友乃渺渺真人。我二人自开辟以来就在此山居祝”宝玉又道:“请问师父此山何名,这等岑空翠?”那道人道:“此山名为大荒山,那中间最高的一峰就名青埂峰,下面有一洞府,名曰空空洞,就是我二人修真之所。你且随了我们来,这里还有你一个朋友在此。”宝玉听了,不胜欢喜。便随了他二人缓步而行,到了洞门口,只见上面悬着一石匾,凿着四个大字道:“为善最乐”。西边一副古对联,凿的是: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
宝玉笑道:“师父,这样仙境为何不题些惊人之句,怎将一副极熟的匾对凿在这里?”那僧、道听了,哈哈大笑道:“你道这对联的话语极熟么?口里读去自然很熟,亲身行去只怕就觉很生了。你若能将这十四个字身体力行,便是禅门第一义了。”
宝玉听了,就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只见那和尚将洞门的石环轻轻的击了一下,叫道:“松鹤!”只听“哗啷”一声开了洞门,出来了一个垂髫童子,问道:“师父回来了么?”却又跑了进去。这里僧、道二人引了宝玉往里所走,一进洞门,但见奇花异卉,古干虬枝,清香扑鼻,并无半点飞尘,窈然而深,蔚然而秀。宝玉正在爱慕之间,忽见里面走出一个少年来,笑容可掬的道:“师父辛苦了!宝兄弟来了么?”宝玉仔细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柳湘莲,不禁大喜过望。要知二人相见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