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大荔以北的冬季
大荔公路,从正面突破;二、三、四、六纵队分两翼合围。过去的攻击总是强调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现在人家是张开一个口袋,口口声声要引诱我军上钩,是以逸待劳,早有准备,兵力上也有优势。有没有比面对面强打硬攻更好的办法呢?准备扮演主角的一纵讨论得很活跃。贺炳炎和廖汉生还是那句老话:“大家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成熟的想法也可以说!”发言就像开了锅,大家无所顾忌,争得脸红脖子粗,只有三五八旅旅长黄新廷始终低着头一声不吭。

    廖汉生注意到这一点,问:“新廷,你怎么不说话?你这个‘智多星’献献宝嘛!”黄新廷抬头笑笑,说:“还没有想好。”他总是这样,关键时刻深思熟虑,却从不多说话。但只要一张口,便语出惊人。大家见廖政委点黄新廷的将,便都静下来向他投出期待的目光。过了好一会儿,黄新廷清清嗓子说:“我就不相信,敌人他几十里宽的正面,难道就是铁板一块?”当然不是铁板一块。平原地区阵地防御,不是在山头上构筑工事,工事都是跟着村庄走的,一个村子一个支撑点,村子和村子之间,肯定会有不紧密的地方。贺炳炎睁大眼睛望着黄新廷:“你的意思是……”

    “我们为什么不找空隙,插入敌人心脏给他一家伙呢?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你拉开架势硬邦邦地等着我,我偏不打,而把拳头从空当里面绕过去,照你的要害来一下,你那个架势不垮才怪呢!”黄新廷平静地打着比方,一句话钻到廖汉生的心窝里,“好主意!”

    廖汉生一拍大腿,“敌人一慌张,有准备的体系就会乱套。有备变成无备,我们正好乱中取利,乘机分割围歼,使被动转为主动。”

    大主意一拿,讨论便开始务实。贺炳炎把纵队司令部二科科长孙巩、副科长刘桐树找来,边议边交代任务。贺说:“我给你们五天时间,你们把里面情况给我摸清楚,有困难吗?”孙、刘二人都说没困难。最后廖汉生指示,让孙巩主阵,具体任务由刘桐树去办。他特别叮嘱刘桐树:“你要像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一样,想办法摸到敌人最要害的部位……”

    当晚,刘桐树带着纵队所属各旅侦察部门三个正副科长、十几名参谋、报务员和译电员,一部电台,另有三个侦察连、六个侦察排,共600多人,悄悄出发了。这支队伍差不多就是纵队和各旅的全部侦察力量。他们首先摸到大荔和澄城两县边界敌人一线阵地。这里有条东西走向的深沟,叫大峪河。“河”的两岸,双塬壁立,不算太宽,两边塬顶上说话都能听得清,但如从北塬到南塬一上一下就得要三个多钟头,比翻越一座终南山还难。敌前沿防御工事,就构筑在南塬的塬畔。沟深坡陡,易守难攻。刘桐树看到这一切,心里直敲鼓:要是按照原定的野司预案,从正面突破,肯定比强渡江河和攻城还要困难,部队非吃大亏不可!

    必须穿插!刘桐树顺着深沟细心观察,希望能找到敌结合部或工事与工事之间可以钻空子的缝隙。正在苦思良策,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第二天拂晓,因为分队隐蔽地附近一个甲长告密,敌人以一个营的兵力突然袭击了刘的侦察基地。经过一番周折,打退敌人,查明了原因之后,刘桐树受到深刻启示:他甲长能给国民党告密,贫苦群众难道不能为我所用吗?对!必须在老百姓身上想办法。他一面派出侦察小组化装成国民党官兵,趁黑夜钻到敌人阵地浅近纵深摸情况,标简图;一面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又一个拂晓,刘桐树正在北塬犯难,忽然隐约看见一老一少赶着毛驴,从对面塬上走过来。担任警戒的侦察员上前拦住问,哪里人?上哪儿去?干啥?老汉结结巴巴回答:“咱是上布袋王家人,到……到交道镇驮……驮煤。”“上布袋王家”这个地名立即引起刘桐树的兴趣。他从地图上看,离此处有好几十里地!估算那该是敌防御纵深内的中心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一野战军简介 >第一野战军目录 > 第二十三章 大荔以北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