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三击,蟠龙
琢的时间。守敌火力工事都布设在险峻的山地上,部队没有攻坚火炮,夺取敌前沿据点别无省力的办法,只有靠挖地沟摸到人家身边放炸药包来解决问题。这样笨的战法,要避免大的牺牲几乎不可能。但是彭德怀提出“啃硬骨头不许伤牙齿”的要求,说:“如果说青化砭、羊马河两仗我们吃了两块肥肉,那么,蟠龙这一仗要准备啃骨头,要切实作好攻坚打硬仗的各项准备。把战士们都发动一下,开诸葛亮会嘛!我就不信没么子好主意!”
贺炳炎、廖汉生和王震等几位纵队领导都纷纷表态。然后,各自开小会去了。一纵决心以三五八旅和独一旅同时由西北向东南出击,用短平快的办法,出其不意地突破敌人外围防御之事。三五八旅先攻歼北山田子院之敌,再继续向蟠龙北山发动进攻;独一旅(含八团)在右翼出击,先把老庄南北山头上各敌人阵地拿下来,然后向辛店北山的小庙梁攻击。任务明确后,张宗逊跑过去问黄新廷和王尚荣:“你们两个旅长,有困难没有?”
还能没有困难?黄新廷吸口凉气,眼睛盯在地图上,五指插进军帽里面挠着头,与王尚荣互相看了看,憨憨地笑了。这笑是大家所熟悉的,它比“坚决完成任务”这样的话似乎更有分量,所以张宗逊也跟着露出笑容。倒是站在一旁的廖汉生心里不踏实,说:“这一仗不是好干的,可不能轻敌哟!”他蹲下来指戳地图,“这么丁点儿的小镇,那么多面粉、那么多军服,枪支弹药装了几十孔窑洞,是胡宗南的命根子。我们替人家想一想,狗急了要跳墙啊,一定要教育部队准备打硬仗!把这一仗打好了,比吃掉胡宗南几个旅还有意义哩!”
黄新廷和余秋里、王尚荣和颜金生都简单表示了一下决战的信心,并且把本旅打法及兵力部署复述一遍。张宗逊注意到两个旅的接合部保障都体现出高姿态,至于部队动员,干部战士雪片似的请战书之类,那都是意料中的情节,也就无须多问,唯有黄新廷发言提到什么“膏药战术”,让他精神一振,急忙追问:“快说说,快说说……”黄新廷脸上含着一丝自得,却不说话,而是朝余秋里神秘地扬了扬下颏。
余秋里将一只空袖朝怀里掖一把:“我讲就我讲!我们的‘诸葛亮会’都开过了,大家分析认为,敌人主阵地是高大的核心地堡和一些土寨子,打攻坚仗,我们缺少重炮,人工爆破量会相当大,牺牲也就可能很大。所以,战士们动脑子想了很多办法,比方说,把粉状炸药装到干粮袋子里,捣紧它,每人身上拐它几个。敌军火力射击时,我们就搞对壕作业,一步一步贴紧敌碉堡,把炸药袋子统统挂到敌人的碉堡上去,就像贴膏药一样……”
“战士们就叫这个方法为‘膏药战术’!”黄新廷忍不住插嘴,“我们已把前沿一些小据点都清干净了,准备顺着山势展开攻击,首先夺取田子院,进而向纵深发展,夺取控制街区的主阵地,直捣敌人一六七旅指挥部。”余秋里意犹未尽地补充道:“我们的口号是:夺取蟠龙镇,保卫陕甘宁!”张宗逊看着三五八旅这两名年轻指挥员既纯真又成熟的叙述,很是满意。他兴奋地叉着腰,胸中平添几分豪气:“这一仗,我有信心!今晚明晨,雨一住就动手!”
终于迎来5月2日。雨后的蟠龙镇,群山笼罩着一层薄雾。季节到了,又有一场透雨,山上显出草色青青。红日是从指战员们心窝里冉冉升起的,簇新的阳光格外明净,迎头飘洒下来,把这座陕北小镇映照得十分妩媚而生机盎然。大战料也为时不远,整整一天,朗日和风,山上山下静得出奇,直到黄昏时分,才突然之间枪声四起。老战士们一听枪声就明白,敌我双方的外围战接上火了!
跟彭德怀预计的情况相差无几,最初十几个小时里,重点方向攻击行动,进展速度很不理想。一整夜土工作业爆破,只拔掉敌人几个前沿据点,连外壕攻击都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