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三击,蟠龙
经过这里……看样子你是不欢迎我啊!”彭德怀故意沉着脸。
陈海涵急了:“哪里哪里,我们希望成天和彭总在一起哩。”
“那好,我们不走了。”彭德怀说着,朝身后作战处长和几位参谋挥挥手,自己先跳下马,随即绽开笑脸和大家握手、敬礼。见陈海涵慌慌张张地要报告罗旅长和通知部队,他立即举手制止,说:“陈海涵,你忙么子嘛,我来看部队,还真做客呀!那些个迎来送往的陈规陋习,免了好。哪个也莫惊动了,走,带我去训练场!”
上了路,陈参谋长才小心翼翼地告诉彭德怀,此地临近硝烟未散的羊马河。国民党军那几个游魂般的野战师,距此不足20里。他嗔着眉眼责怪道:“老总你也太大意了,就是来也该事先打个招呼,我们派人去接你一下,万一撞上敌人……”
彭德怀一声不吭,只咧着嘴,好像这些数落是挠痒痒,听着很舒服。等到陈海涵把话说完了,他把脸一虎:“见面就是这一套,谈点工作嘛!”一句话把陈参谋长头上的汗都说出来了。
于是,陈正色汇报,根据总部指示,羊马河战役之后他们抓了三件事,一是战役总结,总结出了三条经验:领导战役决心果断,时机抓得准,部队运动迅速。还有两条教训,一条是连续战斗,思想准备不足:另一条是担架队组织工作,不够细致……
“有没有骄傲、自满的苗头啊?”彭德怀打断汇报。
这一问,让陈海涵心头咯噔一下:彭总看问题真准啊!原来,部队自撤出延安后,一直有股不服气的思想,认为老是叫敌人撵着屁股跑,丢人。希望有朝一日拼个鱼死网破。青化砭一仗,把这股不服气打掉了,可又有少数指战员,反过来把胡宗南看成纸老虎,不堪一击,自满情绪渐渐滋长。及至羊马河战役取得胜利,这股情绪就更加厉害了!既然彭总一针见血,陈参谋长也就老老实实承认了这一点。
彭德怀停下脚步站在路边,双手抄衣兜,认真沉默一会儿,说:“美国有个名将叫巴顿,带兵很有一套。他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军队是个特殊的集体,它往往是根据指挥员的变化而变化的。’部队能不能打,经得起经不起拖,受得了受不了苦,打了胜仗能否保持冷静的头脑,打了败仗敢不敢从自己检查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和指挥员有关系的。为么子古今中外军事家,都要求指挥员成为战士的表率呢?道理就在这里。因为战士每天都在看你,你一点点变化,都会反映到部队……你刚才的汇报,我不满意。你没找到部队自满情绪的根本原因。要我看,首先要从旅长、参谋长、团长、营长、连长查起。你们没得自满情绪,只是战士们身上有,那才怪哩,骗鬼哟,我不信!”
彭德怀说着,自顾自地往前走。陈海涵在身后小声嗫嚅道:“老总批评得对!我们指挥员要作检查……”
“我不是要你们作检查,是让你们懂得这个道理。”彭德怀顿了顿,“哪有指挥员不愿部队打胜仗的?可打了胜仗以后,不能满足,要千方百计寻找胜利中的不足,自始至终保持冷静的状态,这样的指挥员才是永远打不垮的。打个把胜仗,就把尾巴翘起来,趾高气扬:打个把败仗,就把脑壳垂下去,唉声叹气,这叫么子指挥员?低能!蠢!胜不骄败不馁嘛,我们都应做到这一点。”
陈海涵默默无言跟在彭总身后。虽然,这些话并不专门针对他,但他脸上也禁不住热辣辣的。若干年后他回忆这件事,还深有感触地谈道:“接触过彭总的人都晓得,无论他暴跳如雷,破口大骂,还是耐心说理,循循诱导,都能使你明显感觉出他的真情实意,使你觉得他的确是发自肺腑、设身处地关心人,爱护人,因而使你感动,使你自愧、使你永远难忘。这种真情实意和发自内心的爱,恐怕就是人们之所以不忌讳他‘粗’,不计较他‘直’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