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淮北鏖兵
竟是让我们援徐州还是打宿县?!”
黄维对这些看法虽有同感,但作为兵团司令,特别是一贯恪守“师道尊严”的他却不能这样讲,他得维护校长兼总裁的威信。只不过刚刚在阜阳经历的一场反阻击战,使他觉得这样浩浩荡荡千里赴援,很容易落入共军的陷阱,于是规劝大家,先谈实际问题,研究研究兵团下一步的作战方针。
十八军军长杨伯涛首先站了起来:“我认为,自进入徐海地区以来,发现共军的作战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值得我们重视和警惕。第一,过去中野和华野是各自为战,现在两大兵团靠拢在一起,很明显,其企图一定不小。第二,过去共军一贯采用侧击、尾击、袭击等变化多端的运动战术,这次对我十二兵团却改用了设置坚固防御阵地,利用河川地形构筑工事迎头堵击的战法,似乎有大打硬打之势。第三,这次共军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其规模空前广阔。过去很少看到大批的、公开的宣传文件,这次却如火如荼,到了大张声势、无所顾忌的程度,说明共军决战的气势和能力已经相当具备。根据上述情况,我个人认为,十二兵团面临的局面非常严峻,必须慎重考虑,重新部署。”
兵团参谋长萧锐立刻表示赞同。
经过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粟裕重兵钳制徐州;陈毅、邓小平抢占宿县;豫西的刘伯承又紧追不放,并且在同一个方向上抢先渡过涡河,看来确有大的图谋。在这种情势下,如果宿县在我手中,不妨继续走下去;宿县既然已经丢了,就应该改变路线,沿公路走怀远、固镇,与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会合。那时无论打宿县援徐州或是依托淮河守南京,对整个战局都有意义;否则不但一事无成,还会把好端端的一个十二兵团白搭进去。
黄维考虑了很久,接受了众人的建议,决定迅速调整部署,并制定了一个以蒙城为核心的作战计划上报国防部呈蒋介石——
一、……鉴于当面情势严重,请求准许第十二兵团延缓北进徐州,暂驻蒙城集结,等候第二梯队吴绍周部到来。其间,就近蚌埠补给充分粮弹燃料,以备非常之需。
二、以蒙城为核心,采用“核心机动”战法,构筑工事,囤积粮弹;并将触角远伸,与共军保持接触,一旦看准目标,即全力出击。再前进时,仍先占据有利地势,作为下一步之核心阵地。如此逐步跃进,稳扎稳打。
三、……
国防部接到电报是在十一月二十日,顾祝同认为可取,但他做不了主。这几天蒋介石总是冷冷地问:“黄维兵团现在什么地方?”战报一日三送,顾祝同知道蒋介石是明知故问。而这种压着火气的明知故问,比发脾气骂人还令人生畏。每当顾祝同如实重复一遍黄维兵团的位置,蒋介石就会脸一沉说道:“一路上都没有强敌阻拦,为什么进展这么慢?这还有什么战机可言?!”在这种情况下,顾祝同怎么敢把黄维的报告直接递上去?可他又不能将报告压在自己手里,于是灵机一动,送给了总统府参军罗泽闾,请他阅后转呈总统。罗泽闽是极力主张黄维兵团走捷径的。黄维兵团路上延误,他甚至比蒋介石还要不满,说黄维是有意拖延。见到报告,更有佐证,他便言辞犀利地对蒋介石说:“害怕共军在蒙(城)宿(县)之间设障,谁又能断定共军不在蒙(城)怀(远)间设障?改道之后碰上敌人怎么办,还向哪里改道?碾庄情势急如星火,一些人还在玩文字游戏,多少战机也错过了!”话虽偏激,甚至有些强词夺理,但蒋介石却听着入耳,提笔批道:第十二兵团本应于十六日前过宿县抵徐州。见电兼程疾进,攻取宿县北上徐州,将功补过,不得迟误!
接到电报,黄维为难了。他明知此去宿县凶多吉少,但又不敢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只得重新通知部队,继续东进。参谋长萧锐是胡琏的老搭档,跟着胡琏从十八师师长、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