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淮北鏖兵
,但还没有四面受围。唯今之计,只有趁东南方向未发现共军主力,星夜转移到固镇。此去固镇只有八十余里,急行军一气就能赶到。这样,一方面取得后方补给,一方面与李延年兵团会合后,再沿津浦路往北打,照样能够执行预定任务,并且立于不败之地。”

    向来少言寡语的吴绍周,这回头一个表示同意杨伯涛的建议。副参谋长韦镇福才临战就遇上盘险阵残局,更是乱了方寸,难置可否,只是用胆怯的眼光望着黄维,等待他的决断。其他人一是心里有气,再则资历较浅,也都缄口不语,但眼神却透着逼迫,直直地对着黄维。黄维下不了决心,他要承担的责任太大了。蒋介石的命令是攻取宿县,打通津浦路,驰援徐州,他不能违抗。但他又觉得杨伯涛的建议提得很有道理,眼下去打宿县已经根本不可能,驰援徐州更无从谈起,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令兵团摆脱险境。

    陷入两难境地的黄维紧锁双眉,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迈得相当谨慎,仿佛无论哪一只脚踩下去,都会踏上地雷。终于,他把两只脚站定了,以从未有过的果断回转身命令道:“第十八军、八十五军立刻撤回浍河南岸。撤回后,以第十军掩护第十八军,十四军掩护兵团本部,八十五军掩护第十军,依次撤退,到达双堆集集结!”

    说完,他又补充一句:“到达双堆集后,听我的命令再行动!”

    黄维命令各军相继掩护,迭次撤离战场的部署似乎十分缜密,可刚一下达就引起怨怒:“让第十军掩护十八军,而后八十五军再掩护第十军,这不明摆着偏袒‘土木系’,让杂牌军殿后挨打吗?!”于是,兵马粮草未动,牢骚内讧先起,撤退的秩序先自乱了。加上当时的情势已经时不我待,第十八军和第十军已和解放军胶着激战,难解难分;第十四军和八十五军本可以及早脱离战场,但黄维迭次掩护、逐步东移的部署却使他们移动不得,反给解放军留下了时机,使中野部队立即沿着浍河横插下来,截住十四军的后路。亏得第十八军在杨伯涛的指挥下,且战且退,与十四军合成一股,又与解放军混战了一夜,才免了被分割歼灭的危险。

    杨伯涛拂晓率部到达双堆集后,立即收拢起人马,部署向固镇转移;并派了骑兵团先期出发,担负搜索敌情和与固镇友军联络的任务。安排完这一切,杨伯涛本可以拉起队伍撤离了,可黄维有话在先,没有他的命令不准行动,因此只好匆匆赶往兵团部请示黄维。

    火急火燎的杨伯涛见了黄维,得到的仍是那句话:“要等我的命令才能行动。”

    杨伯涛有些恼了,问道:“为什么?难道又要改变脱离战场的决心?”

    黄维也有些急:“兵团转移的命令让一个参谋给八十五军送去,但这个参谋和吉普车都失踪了,正在派人查找。等一等再说。”

    杨伯涛听了,觉得事关重大,不便再问,只好在兵团部坐下来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四周的枪声时断时续,一阵紧似一阵。黄维只是焦灼不语,既不言进,也不言退。于是,整个兵团十几万人虽已“整装”,却久久不能发。

    从早晨到中午,杨伯涛不停地看表,几次向黄维请示行动;黄维都踌踌躇躇,避而不答,急得杨伯涛屋里屋外团团转。

    各军驻地与解放军接触的枪炮声越来越激烈,黄维仍在踌躇之中。杨伯涛又看了一次手表,已是下午四点多了,距离拂晓东撤的原定计划,已经耽搁了整整十一个钟头。如果以急行军的速度,至少可以走五十多里,此时离固镇也就不远了。

    然而现实却是,中野第一、二、三、四、六、九、十一纵共七个纵队,已经从四面八方向双堆集地区合拢过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二十三章 淮北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