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锦囊妙算
役共歼敌二万九千余人,俘虏少将以上军官七人,九十师师长严明被击毙,咱们那位‘老朋友’……”
“刘戡?怎么样?”
“死了,粉身碎骨。”
毛泽东脸上的表情倏地沉下来,若有所思,在窑洞内踱了几步,说:“此人在陕北追了我们一年,几次把我们逼得走投无路啊!”
“是啊,追来追去,很是辛苦,最终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彭老总立了一功!”
“刘戡死在彭大将军手下,也该死而无怨了。”
毛泽东续上一支烟,脸上重现出笑容。
周恩来看到案上刘邓的电报,知道了毛泽东的思路,转而道:
“现在全国形势很好,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歼灭十五万六千敌人,连克十七座城;华北、山东、苏北完成了冬季整训,不日将展开春季作战;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逐鹿中原,纵横驰骋于江河淮汉之间,全国性的胜利已成定势!”
毛泽东:“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就不会有这个局面哪!他们与陈粟、陈谢兵团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在自己的周围。你看他们的电报,这个向西方略,分明又是一局好棋!”
毛泽东走到地图前,周恩来把灯移近地图。
毛泽东用笔指着地图上的中原淮西地区:“刘邓已经转出大别山,在这一带集结整训。他们选择向西进攻是极富战略眼光的。其一,西线敌军异常空虚,有利我以实击虚,攻敌弱点;其二,由陈谢、陈唐先行向西,吸引敌十、十一师向西,便于大别山的部队转出进行整训、补充;其三,整训之后的刘邓大军再度向西,可以调动、吸引大别山之敌向西。这个连环套路可谓一石双鸟,一举数得,不仅为即将开展的中原全线反击积蓄了力量,而且为粟裕的第二个跃进开辟了道路。恩来,你看是不是很高明啊?”
周恩来点头说:“宜川大捷,必定使蒋介石的西线受到巨大震撼;南下的门户一打开,西北野战军乘胜反攻,蒋介石必定调兵西援空虚的关中。主席,这么一来,刘邓向西方略展开的时机就成熟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西进的第一仗选在哪里打。”
毛泽东手中的笔顺陇海线向西滑动,移到洛阳停住。
“洛阳乃地扼秦、晋、豫三省之要冲,是中原与西北联系的要点。攻取洛阳,既可切断陇海大动脉,使鄂、豫、陕新区与中原及黄河以北的老解放区连成一片,取得深远的后方;又能前出后顾,左右纵横,打乱蒋介石的中原防御体系。而且,宜川大捷之后,西北野战军将乘胜挺进泾渭流域,威逼西安、宝鸡。蒋介石必然要调驻防潼川洛阳间的裴昌会兵团兼程西援。这样一来,洛阳孤城的屁股就亮给我们喽。”
周恩来:“刘邓说第一个战役视情况而定,现在机会来了。”
毛泽东挥笔,地图上的洛阳城被圈在粗粗的红圈内。
“为打洛阳,二陈(陈士榘、陈赓)不是几次来电,急得不行吗?这次让他们吃个痛快。向西进攻的第一个战役,攻打洛阳城!”
毛泽东把笔一丢:“蒋介石绝不会轻易放弃洛阳重镇。攻敌所必救,这既能歼灭敌人,又能调动敌人。中原逐鹿,就此开始!濮阳整训一结束,粟裕大军再南渡长江,这盘棋便更有下头了!”
毛泽东越说越兴奋,将棉衣的扣子全部解开了:“蒋介石这个人不讲理,理输了,撕破脸皮就打。好,我们就和他打到底!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我们这一代不行,还有下一代!”他笑起来,“自然,不需要下一代去打他了,也不需要三年五年了。打倒蒋家王朝,迎接全中国的胜利,为期不会太远。恩来啊,我看有件事情,你可以开始准备了。”
周恩来:“是不是主席同意过黄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