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豫北造势
。”

    蒋介石正在踱步,顿足道:“究竟是东进,还是西窜?”

    被蒋介石这么一问,顾祝同心里发紧,不敢贸然断论了。

    顾祝同深知,熟稔兵法的刘伯承长于机动,善伺战机,巧于用兵,在晋冀鲁豫四战之地如一股狂飙,来无形去无踪。吃尽他苦头的刘峙曾感慨:“刘邓部队藏能于九地之下,攻能于九天之上,神机妙算也!”顾祝同自然也谨慎对待,晋冀鲁豫一直是他一大心病。

    沉吟片刻,顾祝同说:“刘伯承可能是西窜,而不是东进。”

    “说下去。”

    “刘邓长于宽大机动的运动战,自三月九日黄河水归于古道,他们时常出没的东明至阿城三百里河段河势险峻,已构成不可逾越的防线。这样一来,他们东进便没有回旋余地。按刘邓一贯用兵之道,西窜的可能性最大。”

    “你讲得有道理。黄河……”蒋介石说到黄河,面部表情很复杂。为了保障重点进攻,蒋介石煞费苦心,让黄河“参战”。他给这一巨大动作命名为“黄河战略”,即将黄河引入古道,构成从山西凤陵渡到山东济南两千里正面上的“黄河防线”。为此蒋介石很是激动了一番,逢人必说“黄河防线可抵四十万大军”。

    然而,此时他说到黄河似乎并不兴奋。

    顾祝同是一个胆大而又周密的人,尽管蒋介石有“黄河可抵四十万大军”之论,他还是专门到刘邓时常往来的河段巡视过,查询了上游水情。那令人胆寒的磅礴水势,使顾祝同的心宽了下来。

    “校长,现值汛期,黄河水涨,我们可谓巧借天时地利。刘伯承西窜尚可苟活一时,要过河必遭没顶,加速其灭亡。”

    “墨三,你先严令刘汝明加强黄河防务,然后再给刘伯承压上些兵力,促其快速西窜,挤也要把他挤到太行山!”

    <er h3">2

    “截断敌人的交通,大胆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李达在电话里给冀鲁豫军区部队下达佯攻造势的命令。

    刘伯承、邓小平来到电话机旁。刘伯承说:“拿出主力的态势,给敌以主力反攻的错觉,大张旗鼓,要打得有声有色!”

    邓小平说:“不要顾虑腹背受敌,不要优柔寡断!扫清外围,大胆穿插,直捣敌人心脏,确保主力休整。”

    李达传达了刘邓的指示,命令:“把二线兵力、预备队都用上!炮火不足,就用炸弹!”

    邓小平笑着对刘伯承说:“接下来的戏,该顾祝同唱了。”

    李达说:“一纵、三纵打来电话,请求作战任务。我命令他们好好休整,养精蓄锐。六纵十八旅的肖永银憋不住了,问还要休整到什么时候。”

    刘邓笑了。李达也笑了,鼻头上的汗珠噼里啪啦掉下来。

    邓小平打趣道:“参谋长热不热,只要看鼻子就一目了然。”

    刘伯承视力不好,凑近认真看了看:“参谋长,你的鼻子上可以做工事嘛!”

    “小时候娘请人给我看过麻衣相,说福水全在这个鼻子上。”

    邓小平:“咦,原来那是福水呢!”

    刘伯承慢语:“李达同志,偷空儿合合眼睛,下面有你忙的。”

    邓小平一笑:“陈毅夸咱们的参谋长,‘一打仗,李达抱着电话睡觉’。”

    长着一副“罗汉相”的李达憨厚地笑着。

    刘邓朝村外走去。一出村口,清风扑面,邓小平仰天吟道:“将军欲以巧胜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刘邓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现,平素不苟言笑的邓政委这几日笑容多了,尤其和陕北中央联系上之后,时不时还跟他们开个玩笑。

    “申荣贵,”邓小平叫刘伯承的警卫员,“听说你想学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五章 豫北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