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战局陡转
很形象……”
周恩来拿起柳木棍。毛泽东并不理会,对周恩来招手。
“你来看!两头粗,中间细,这个‘哑铃’的把子就是刘伯承所在的中原。一旦他们外线出击,实施中央突破,必定打乱蒋军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下子,整个棋局就活喽!”毛泽东抬起头问,“他们还在豫北休整吧?”
“是的。”周恩来手中转动着那根柳木棍,有些焦急。
“我现在需要和部队联系,需要知道刘邓那里的情况!电台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架设?”
任弼时匆匆走进窑洞:“这里不能待了,刘戡的部队距天赐湾只有十五里了。”
毛泽东用力一推地图,“不能待,我们就走!”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快讯:
国军数万劲旅,从延安向西北扫荡,占领保安、青阳岔、卧牛城等处,到达共匪中央首脑部所在地。毛泽东一行正冒雨向北逃窜。又据当地人士透露,共党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身负重伤,危在旦夕;共产党中央书记任弼时在雨夜逃逸时摔下山沟,粉身碎骨……在此次追剿行动中,美国测向仪的准确率达百分之百……
电波从古城南京播向全国。
太行山上的陈赓、山东战场上的陈毅和粟裕、正在豫北休整的刘伯承和邓小平都听到了这个“消息”。
当时刘伯承正拿着放大镜看地图,玻璃镜片后面那唯一健全的眼睛的视线从地图上很远的地方收住,倏地转过身。
邓小平正在起草给中共中央的电文,他掷笔站了起来。
收音机中还时强时弱地传出国民党电台播音员的声音。
刘伯承沉默。邓小平踱着步子,脚步很急,突然他转身向电报房走去。刘伯承紧跟着也进了电报房。
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仍没有和陕北的“昆仑纵队”——毛泽东率领的中央前敌委员会联系上。
这段时期以来,国民党的“谣言”广播电台几乎天天都有这样的“消息”,把全国乃至全世界搅得人心惶惶,传言四起。
当毛泽东被迫“出宫”、放弃延安时,许多人断言:蒋介石已经稳操胜券,共产党则像过早凋谢的黄花,开始枯萎了。连莫斯科也认为撤离延安的决定是错误的。
然而蒋介石忘记了,他的对手不仅是个军人,更是一位哲人。
毛泽东走在陕北的羊肠小道上,通观全局,不动声色地拨动棋子,下了一着险棋:从蒋介石伸来的虎口般的“钳铰”中央处突破,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于是,战争的车轮在这里扭转,历史的轨迹在这里转弯。
一个伟大的转折由此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