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天涯追击
未尝面食的味道了。

    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浪潮翻滚的大海,800壮士扬帆出海,分乘13艘木帆船向西南方顺风疾驶。

    韩先楚打着赤脚在海滩上目送船队远航,海浪不时扑上沙滩,漫过他的膝盖。船队在茫茫大海上慢慢消失了,此时暮色四合,他浓眉紧锁,心事沉沉地离开了海边。在回军部的路上,他几次令司机停车,掏出手帕试探风向是否有变。

    上半夜一帆风顺,船队行驶了200里,离预定登陆点还有120里行程。过了午夜,风势渐弱,喧腾的海浪渐趋平静。

    风停了,木帆船失去了动力。

    在指挥船上的苟参谋长忧心如焚,如果不能在天亮前登陆,后果将不堪设想。他立即命令信号兵向各船发出“强行前进”的红色信号。

    各船按预定方案开始靠人力划船前进。橹不够,战士们用铁锹、枪托和木板划水。天渐渐亮了,苟参谋长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海,他焦虑不安地下达“加速前进”的指令。

    太阳露出了水面,天海一色,万里澄澈,能见度特别好,多雾的琼州海峡居然一丝云雾都没有,船队无遮无拦,轰轰烈烈地扑向薛岳的“伯陵防线”。

    上午9时,弯弯曲曲的海岸线终于出现在苟在松的视线里。

    不久,从岸上射来一串炮弹,在船队的前方激起一排雪白的水柱。船队不予理会,继续前进。十几分钟后从岛上飞来4架飞机,在船队上空盘旋了一阵,投下4枚炸弹进行火力侦察。船队仍然不予理会,继续朝前划行。飞机判断不出这支船队是敌是友,只好返航了。

    敌人的岸炮火力侦察和空中侦察均不奏效,于是派出11只木帆船迎头驶来。双方船只很快搅在了一起,敌方船队发现情况不妙,向岸上发信号报告。岸上炮兵分不清敌我无法开火,那4架飞机再次飞临船队上空,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不知道哪些船是共军,哪些是国军,不敢贸然攻击。

    船上的敌人人数少火力差,躲在船舱里不敢露头,他们寄希望于头顶上的空军,于是在船头插上小红旗,解放军的船也跟着插小红旗。后来敌人又换上小白旗,解放军也换成小白旗。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斗智,船队毫无损失地接近了登陆点。

    此时,岸上的敌人调来一个营在滩头拦截,海上驶来了2艘军舰,空中有4架飞机。800壮士在敌陆、海、空三方火力的攻击下,开始抢滩登陆。

    教导员张仲先指挥先头的3只船,最先朝岸上的敌人发起冲锋。勇士们纷纷跃入齐腰深的海水,在船上迫击炮和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很快就冲上了海滩。

    此时,琼崖纵队的接应部队也在敌人的背后打响了,岸上敌军受到两面夹击纷纷弃阵逃窜。

    下午1时30分,加强营全部登陆,在琼纵的接应下向五指山区挺进。

    第一次偷渡仅伤亡50多人,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敌海、陆、空立体防御的所谓“伯陵防线”。

    3月10日,第43军一个加强营1070人,在团长徐芳春的率领下乘21艘木帆船实施偷渡。他们原计划于5日与第40军加强营同时偷渡,当日他们所处起渡点无风,一直候风待命。

    10日下午,海峡上空阴云密布,盼望已久的北风终于来临了。

    徐团长率领船队开始劈波斩浪,向东南方乘风疾驶。黄昏时,风力增至7级,巨浪如群山奔涌,空中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船队很快就乱了队形,一条条木帆船在巨浪中时隐时现,出没无常。

    有一条船被巨浪打坏了一块船板,海水涌入船舱,副连长李相三鸣枪求救,可是各船都在巨浪中挣扎,无法靠近。李相三命令战士解开背包,拿棉被堵住漏洞,用身体顶住,一直坚持到登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四野战军简介 >第四野战军目录 > 第十六章 天涯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