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喋血衡宝
战室,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参谋人员一面紧急进行图上作业,一面议论纷纷。萧克命人立即将林彪请来。

    林彪走进作战室,吵吵嚷嚷的参谋人员立即肃静,将目光齐刷刷地射向他那张苍白的脸。

    萧克用手指着地图,说:“林总,45军刚来急电,135师由于未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他们经过连续24小时的强行军越过衡宝公路,已到达沙坪、灵官殿一带。”

    林彪的目光盯住地图上的沙坪、灵官殿两个地名,这两个地名刚刚被参谋人员套上了一个椭圆形的红色小圈,在红圈之外到处是蓝色的怪圈。

    “这个135师被包了饺子,”一个参谋小声议论道,“太危险了。”

    “不!”林彪指着地图上的蓝色怪圈说,“这些蓝圈没有反映实际情况,事实上敌重兵位于135师以北,而他们的南面则较空虚。”

    萧克若有所思地说:“我军是在敌后战场严酷的环境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不断受到日、伪、顽军的‘分进合击、铁壁合围’等大规模‘扫荡’。我们的指战员都有‘打击敌人和保存自己’的作战经验。135师虽然处境不利,但对全局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林彪挥手让参谋人员退出,独自在地图前的一把藤椅上坐了下来,一手托腮,陷入沉思。

    与此同时,白崇禧在衡阳总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作战室墙上那幅巨大的军用地图还没有将沙坪、灵官殿两个地名圈上红色。显然,他们还不知道有一个师的“共军”已揳入蓝色防区的核心。

    白崇禧听了参谋长徐祖贻的敌情报告后,对与会将领说:“北面共军进展迟缓;西面共军则来势凶猛;东面共军除一部有迂回我右侧背企图外,大部将投入粤境作战。我有两个方案供大家考虑:一是守,二是撤。守,不能死守,只能以攻为守,寻找共军弱点,各个击破。共军在整体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他们兵分数路,为我寻机攻歼一路提供了可能。如果我军利用铁路和衡宝公路迅速调集兵力,就有可能在某一路形成局部优势。一旦击退共军一路,就能打乱其全盘计划,缓和我衡宝防线受到的威胁。”

    白崇禧讲到这里,发现与会将领大多皱着眉头,似乎对以攻为守之策抱怀疑态度。事实上,他本人也没有多少信心。他一直在寻找对手的弱点,可林彪行事谨慎尚未露出明显破绽。虽然分为三路,可是每一路都有很强的实力,都是他啃不动的骨头。

    “至于撤,也有两个预案:一是沿粤汉线退守韶关一线;二是沿湘桂线退守黄沙河至龙虎关一线。”

    与会将领大多主张撤往广西,去守他们赖以发迹的根本。

    白崇禧叹了一口气,说:“衡阳是个三岔口,两条铁路在此交会,是粤桂两省的门户,衡阳一失,两广均受威胁,这就是我军滞留在此达三月之久的原因。撤是迟早要撤的,我们总不能让人家吃掉,但什么时机撤却值得考虑。如果不让敌人受到一定的打击,一味撤下去,我们只好下南洋了!我想再等一等,无战机可寻再撤不迟。你们要做好战与撤两手准备,要做到一声令下就能行动。”

    直到黄昏,白崇禧在衡阳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才告结束,将领们忧心忡忡地离开了长官部。

    黄昏时分,林彪从藤椅上站起,开始口述他的最新作战命令。这道命令同时下达给第135师和第45军、第12兵团。他决定直接指挥丁盛的这个师:

    丁、韦并第45军、第12兵团首长:

    一、你师明日上午应在现地休息和待命,准备下午向湘桂路前进,于6日12时左右突然进至洪桥、大营市之线翻毁铁路。

    二、你们暂时归我们直接指挥,望告电台特别注意联络我们。

    三、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四野战军简介 >第四野战军目录 > 第十三章 喋血衡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