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喋血衡宝
庆一线全部解放。

    湘南战事结束后,林彪、萧克等野司首长将目光转移到湘西的大庸、桑植地区。为了保证衡宝战役的侧翼安全,钳制鄂西川东一带的宋希濂集团,野司命令西路第47军向湘西北重镇大庸进军。

    宜沙战役之后,宋希濂西窜脱离了白崇禧的华中阵营,而加入张群的西南阵营。为了屏障西南,阻止二野刘邓大军进入,宋希濂将第122军摆在湘西门户大庸。

    湘西地势险要,到处是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因而自古多匪。在蒋家王朝大崩溃的时候,国民党散兵游勇和仇恨新生政权的地主恶霸、还乡团等反动分子以及封建会道门等旧势力,纷纷逃进湘西的深山老林成为“政治土匪”。宋希濂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大肆收编土匪,先后编了3个暂编军10个暂编师,共10万余人。这些占山为王的乌合之众以第122军为支柱,妄图割据湘西,维持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歼灭第122军,是瓦解湘西10万土匪的关键。

    第47军受领歼灭大庸之敌的任务后,决定兵分三路挺进湘西:

    第139师由慈利沿澧水向溪口、渔浦进击,正面攻击大庸;

    第141师由石门向九溪、桑植推进,割断大庸之敌与宋希濂主力之联系,以阻截大庸之敌向北逃窜和宋希濂向南增援;

    第140师第418团由沅陵直插大庸以西之熊壁岩、东门坪,阻截敌向川、黔逃窜。

    三路部队预定于10月16日完成对大庸之敌的合围,继而一举歼灭该敌。

    10月14日,衡宝会战落下帷幕,此时,准备进军大西南的二野主力已到达两湖地区,二野首长在武汉与林彪等协商两大野战军配合作战的问题。二野第3兵团抵达常德,正待命西进。林彪下令第47军进攻大庸,打开湘西的门户,为二野入川扫清障碍。

    第47军三路部队随即按预定路线,向指定地域进军。

    担负正面攻击任务的第139师沿澧水两岸昼夜兼程。14日夜间,前卫第416团进抵狗子垭与敌前哨接火。这是敌人的第一道防线,有一个团的兵力据守该地。敌团长在睡梦中被激烈的枪声惊醒,他最初不敢相信是四野打上门来了,当前方报告说“顶不住啦!共军太强大了”时,他大骂:“浑蛋,共军主力远在天边,能长翅膀飞来吗?肯定是游击队的袭扰……”

    他还没骂完,就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缴枪不杀”的吼声。他握住话筒愣住了:“怎么回事,共军真的打来了吗?”这时,几发炮弹击中了团部的屋顶,将瓦片掀掉了一大半。团长本能地朝上一看,发现硝烟散去后露出了满天星斗。

    “游击队不会有大炮!”他终于清醒了,连忙穿上鞋,抱起衣服就往外跑。他一口气跑到溪口镇,喘息未定,解放军又追上来了。这个草包团长只顾逃命,哪里还管他的部队,于是又朝大庸逃窜。他身后跟了一大群军官,也都是只顾自己。

    敌人无心恋战,只顾逃命,解放军像赶鸭子一样,一直赶到大庸城下,随即夺占了子午台制高点。此时,大庸守敌也准备弃城而逃。

    第139师师长颜德明和政委晏福生迅速调派兵力,将逃敌堵回大庸城,同时将两个炮兵连调到子午台制高点。师指挥所也设在子午台,从那里可以俯瞰大庸城和西郊。师首长指挥炮兵向西门和澧水渡口不断射击,使敌人不敢在白天出逃。

    颜德明和晏福生在隆隆炮声中,焦急地等待着后续部队和其他两路友邻部队的到来。

    10月16日黄昏,第139师后卫第417团适时赶到大庸城下。该团一路翻山越岭,走的尽是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的崎岖小路。他们在路上抓了几名俘虏,摸清了敌人城防的情况,一营长阎太云和三连长曲贤圣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四野战军简介 >第四野战军目录 > 第十三章 喋血衡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