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章 渔王
    大队上的妇女主任杨云,鸡一叫就忙活起来。

    她出门走入清晨的薄雾前,先到菜园里捉了一大篮子菜。

    昨天,村民组长肖红兵带着她沿着河床一路走过来,和几户渔民打了交道。今天她要趁热打铁,把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给这些渔民做到位。

    “诶!那是杨主任吧!过来坐下,喝口茶!”

    芦苇旁边靠岸的一条大船上,有个妇女热情的朝她打招呼。

    杨主任认出来了,那是陈原谅的老婆,他们叫她顺姑。

    顺姑直接将她请到船上坐,热茶端到她手上,“杨主任这么早忙什么去?”

    杨主任说:“就是来看看你们,多跟你们了解一下你们这边的生活情况嘛,顺便送点菜给你们!”

    顺姑倒了杯热茶,殷勤地说:“杨主任,你倒是真把我们放心上,真是大好人!”

    杨主任问她原籍何处,顺姑笑得开心,“杨主任!我们的来历可不简单哩!”

    “你别看大家都是渔民,但是我们老陈家的船,和那些船都不一样是不是?我们的船大些,宽敞些,对不对?其实啊,我们是九姓渔民,陈原谅的祖宗,可是大名鼎鼎的陈友谅呢!”

    杨主任笑了笑,“阿耶,那你们可来头不小!”

    “是的啊,六百年前陈友谅起兵和明太祖朱元璋争天下,兵败鄱阳湖,他的后人和部将的家眷,一共九姓,都被太祖驱赶赶到船上,从此再也不准上岸。嗨,这九姓渔民,就是我们现在这帮人的祖宗,我跟着陈原谅也是五湖四海漂泊,一开始在浙江,早几年在江苏那边,这到洞庭湖打渔还没几年呢!”

    顺姑说起九姓渔民的来历,与有荣焉。

    杨主任说:“洞庭湖连着长江,又汇集湘资沅澧,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我听肖组长介绍,这些年洞庭湖已经开始吸引在全国各地的渔民来到这里打渔,我欢迎你们远道而来!”

    “是呀,洞庭湖真是好地方!除了本地渔民,我们九姓渔民之外,洞庭湖的渔民来自天南海北,九省方言在水面汇集呢!”顺姑想起什么,又说:“杨主任,你不知道吧,我们这帮渔民,小规矩无数,大规矩还有四不准!”

    “哦?大规矩是哪四不准?”

    顺姑说:“四不准啊,说来不怕你笑话,那就是不准上岸居住、不准穿鞋上岸、不准读书科举、不准和岸上居民通婚。”

    杨主任说:“这些规矩有点不讲道理啰。你们的先祖为什么要给你们定下这样的规矩?”

    顺姑噗嗤就笑了,“杨主任,我听说这可不是我们祖先要订的规矩,是岸上的明太祖朱元璋给我们订的规矩呢,哎!”

    杨主任笑了挥挥手:“嗨,那都过去了,过期作废!我们早就解放喽,最敬爱的毛主席他老人家可从没有定过这样的规矩!”

    順姑点头:“那倒是,毛主席把我们解放了,我们现在的小辈也开始穿鞋子了。”

    杨主任看到船上,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身上用布条紧紧地绑着几块泡沫,如战士盔甲般,在船上跑来跑去自己玩。他脚脖子上还挂着铃铛,跑起来叮铃铃响,忽东忽西,清脆可爱。

    还有一个一两岁的小姑娘,除了挂着铃铛之外,还被一根绳子栓在船舱中间。

    “顺姑,你家两个小家伙蛮逗人爱。大的还给自己穿泡沫盔甲,挂着铃铛跑来跑去蛮威风的!”

    顺姑无奈地说:“我们河里不比岸上,给云宝身上绑的泡沫,那不是盔甲,是救生衣。我给他做的,小孩不愿意穿,打几次就穿了,反正任何时候不准脱。他们的铃铛也不是玩具。我们转过头做事去了,顾不上小的,只要听到铃铛响,人就在。铃铛不响,就要喊了。如果喊不应,那就掉水里了。这些东西看着吧,不起眼,实际都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船行渔歌简介 >船行渔歌目录 > 第5章 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