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爆款热文 第238章
    时逢国家百废待兴,开始尝试用人制度的改革,推行合同制用工方式,但仍留了一手,采取所谓的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新办法简单说就是临时工变合同工,老人老办法简单说就是外甥打灯笼——一切照舅(旧),为了区别“新人”管“老人”叫“正式”工。

    这合同工比临时工好点有限,也是个逆来顺受大气不敢出的身份。

    那年月用工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合同工身份仍是“低人一等”,“老人”沾沾自喜,旱涝保收各项福利待遇笑傲江湖,合同工仍有随时解聘失业之虞,而且永远就是个工人不得翻身。

    那年月“工人”意味着收入永远高不到哪去,前途永远像笼中鸟儿,光明而看不到出路,困惑而不知道明天。

    “老人”们的“正式”身份一辈子哪怕犯错误只要不逮起来就永远安乐,工资永远比你那“合同工”挣得多、福利好得多,你还没脾气。

    终于在当了两年临时工之后一份合同扔在安之若面前,算是把一只脚踏进了体制内。

    那晚他跪在爸爸妈妈面前发誓:一定会好好干。

    老爹攥着一本泛黄起毛的《新华字典》说了三句话,一句是,孩子还要多读点书哦,第二句是,爸爸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我一种地的农民出来干革命一个大字不识,十几岁的班长,二十岁的排长,三十不到的机枪连连长,三十干炮营营长了,你死我活拼的是命,怕过啥?

    没有准星的一条破枪我都可以消灭他好几个敌人......这到地方可真是斗不过人家哩。

    第三句话是,没文化啊,我这点文化都是自己在陆军医院休养时买了本字典跟个小教员学的认字,当时大概三个月不到吧,能看报纸了,现在看书都没问题了,遇到有个别不认识的字和词语,就马上翻字典,字典就是好老师,我走哪都一首带着它,我们不能当睁眼瞎哦。

    那是一本1955年出版的《新华字典》,还是意大利人利玛窦用罗马字拉丁字母编的拼音方案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扶贫日记简介 >扶贫日记目录 > 爆款热文 第23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