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可笑的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竟点火把运不走的钱烧掉,硬币没法烧,他们就把硬币扔进一个湖里,这一下子引来许多老百姓,人们纷纷跳到湖里去捞硬币。
在阿萨姆邦,民防处长已准备执行“焦土政策”,计划要把该邦一切能炸毁的东西统统炸掉,从提斯浦尔的机场到迪格博伊的油田,都在炸毁之列。除此外还要烧掉茶园,当然一切发电厂、自来水厂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都要炸掉。
20日早晨,考尔又在他的军部向两名邦政府的部长介绍情况,告诉他们中国部队快要到了,可能在米萨马里进行空降,并很可能对提斯浦尔进行空袭。因此,军部“根据上级命令”正在撤走。
这位考尔中将大大抬高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空降兵根本就没有派到中印边境。
就在印度国内一片恐慌之时,中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停止战斗,并将从中印边境东段地区后撤。印度新德里的各大报纸以最快的速度报道这一新闻,一时间报纸成了抢手物。直到这时,印度政府才明白:中国不是要侵略印度,只不过是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惩罚。
中印边境反击战以中国军队的辉煌胜利而告结束。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西段清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在东段进到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附近的地区。此战歼灭印军3个旅,另有5个旅的印军部分被歼。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官兵4800余名,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以下官兵3900余名,缴获了飞机、坦克和大量的汽车、枪炮、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
取得如此大的战果,而中国出动的军队并不多,总兵力与印度参战部队大体相当,约3个师。兵力相当为何会彻底打败对手,除了我军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外;指挥正确,坚决贯彻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战术原则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军总兵力不多,但局部作战必集中优势兵力,每战胜之,再转而用兵下一个目标。反观印军,部署分散,处处把守,只能被动挨打。
中印边境反击战,使我军在和平时期取得了作战的经验。战后,许多战斗骨干被输送到其他部队。1963年,张国华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为中央警卫团抽调了12名参加过战斗的连排长。
1963年2月,张国华回北京参加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身边—位参谋喜滋滋地说:“这次首长要进得(德)胜门了。”张国华怕的就是部队骄傲,说:“你想的是进德胜门,我想的是再出宣武门。”
秘书接到通知,主席要亲自听张国华汇报。张国华有些发怵:“叫别人汇报吧。”“不行,主席点名要听你讲,说你一直在前线,最有发言权。”
张国华心里忐忑不安。他知道主席听部下汇报时,最喜次插话提问,即兴发挥。他生怕哪个细节疏漏,对答不妥,只好加紧准备汇报提纲。准备完了,他还觉没把握,就把提纲送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审阅。罗秘书长在上面批了几个字:“此件看了,很好,请照此向中央工作会议汇报。”
2月19日下午,汇报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当张国华走向怀仁堂讲台时,他那安然自若的神情忽然间又变得紧张起来,好像所有的目光都向他射来,对着他笑。他朝左右一看,自己的座位竟被安排在毛泽东和刘少奇中间。他也记不得是怎样走到自己座位上去的,只记得紧张得后来反而抛弃了一切杂念,放开了胆子照直说。
当他说到“这场斗争是一场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时,毛泽东果然愉快地插话:“要注意军事,只搞文不搞武是危险的。各大区、省委的同志都要准备打仗。”
张国华说:“中央军委和总部在作战中的每一重大转换时节,都给我们作了及时、具体又详尽的指示……”
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