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三河刘的葫芦
这物件从明代就有了,但一直到清中晚期才声名大显。
清代咸丰年间,在靠近京城之地的三河县,出了一位极为厉害的人物,名曰:刘显庭。
他所种之葫芦极为神异。
其葫芦表皮异常坚实,内力却异常柔软,用行内之话来讲,乃是糠胎瓷皮。
可说是制作葫芦器的天生绝佳材料。
于是从那时起,刘显庭制作的葫芦渐渐被人唤作:三河刘。
三河刘的葫芦,除了美观之外,在处理内瓤方面更是有着令人惊叹的技艺。
蝈蝈进入葫芦之后,叫声异常欢快敞亮。
在争斗之时,战斗力更是惊人,往往能够成为最后的胜者。
有传说称,三河刘的葫芦能够让这些鸣虫在里面安稳过冬,且战斗力丝毫不减。这对于京城那些喜爱斗蛐蛐、斗蝈蝈的达官显贵而言,无异于无价之宝。
要知道,蝈蝈、蛐蛐这些鸣虫的寿命极为短暂,短则三五个月,多则七八个月便会自然死亡。
培养一只大将军鸣虫不知道要多少天的不眠不休,几个月就死了,这谁受得了。
所以哪怕砸锅卖铁都得买一个三河刘葫芦,让自己的鸣虫住进去。
如此一来,在当时,三河刘的葫芦价格贵得惊人,往往要二三百两银子一个。
可受制于品种与种植技术的原因,三河刘所种的葫芦产量很低,每年的成品葫芦多的时候不过数百个,少的时候仅仅只有两三百个。
而制作葫芦器并非做一个便成一个,还会因各种原因造成损耗。
据说三河刘的成品蝈蝈葫芦每年也不过数十个。
如此一来,三河刘的葫芦根本无法满足那些买家的需求。渐渐地,其价格甚至涨到六七百两银子一个。
当然,这究竟是真是假,沈愈也无从得知。因为三河刘的老葫芦在市面上已然很难见到了。
而如今,老人这摊子挂出了三河刘的招牌,沈愈确实有些惊讶!
此时,顾青青已经把手串的钱结算完毕。因为价格还算合适,沈愈也没有还价。
大热天的,老人做生意也不容易,为了几十块钱还价实在没有必要。
老伯,您这葫芦多少钱一个啊顾青青指着手中包浆醇厚、色泽亮丽的一个葫芦器向老人问道。
看她那爱不释手的模样,显然是从内心深处喜欢手里的这个葫芦。
老头伸出一个巴掌,然后又翻转了两下:咱这葫芦不贵,一千五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