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壶中宝?
怎么回事这宝光怎么突然自己冒出来了
执壶上方三寸处突然出现的青色宝光,着实让沈愈呆住了。
因为这是他不曾预料到的。
此时的沈愈虽能做到表面不动声色,但心中已在飞快计算宝光出现的各种原因。
凝神注视古玩十秒钟以上会出现宝光,这一点沈愈已经知晓。
但青色宝光应该出现在明代古玩上才对,自己手中这只银质执壶,以沈愈的经验来看,无论是从器型还是在纹饰上分析,都应该是清咸丰到光绪这段时间的。
所以,纵然出现宝光也该是蓝色宝光。
并且宝光大小也不对。
这只执壶虽是鸳鸯壶,但因为品相一般,其价格最多几千块。
按照经验,根本就不该有宝光出现。
更让沈愈难以理解的是,这只银质执壶所凝结的光团竟如同蚕豆般大小。
与钱老那枚青田灯光冻印章的宝光不相上下。
甚至还要大上那么一点。
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钱老那枚青田石印章的市场价格至少也是百万元起步。
难道这银质鸳鸯执壶比灯光冻印章还贵
不可能,怎么想也不可能。
可是宝光的出现必然有其原因,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
执壶本身不值钱,难不成是这执壶内部另有乾坤
就如同古玩行中广为流传的画中画,瓷中宝,肚中宝一般,在壶中还藏着其它的宝贝
沈愈打小接触古玩,听到的捡漏奇闻难以估算。
其中有不少画中画与瓷中宝的故事。
所谓画中画指的是画纸之下还藏着另外一张完全不同的字画。
比如古代某人得到一张小李将军的水墨山水真迹,但他又不想被其他人知道,只想将这幅真迹留给自己的后人,于是就选择重新装裱做一幅画中画出来。
具体步骤是将另外一张画工稍显粗糙,笔法却有可取之处的山水画覆盖住真迹。
这样就算有人看到也只以为是张普通字画,但因为画有可取之处又不会随意丢弃或者毁坏,这样画中画就可以安稳保存下来了。
从这一点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肚中宝与画中画类似,也叫作像中宝,就是佛像肚子中另有乾坤,里面藏着其它的古玩小件。
最后就是这壶中宝了。
壶指的就是金银器类的酒壶以及铜制酒壶,里面也是藏着古玩小件,比如玉佩,挂坠,戒指,手镯等等。
壶中藏宝沈愈亲身经历过一次。
那是去年的端午节,沈愈当时还在宝玉轩工作。
上午十点,他去店里地下保险库取一个客户预定的清代紫砂壶。
能放在宝玉轩地下保险库的古玩至少是价值三十万以上物件,这件紫砂壶也不是凡品,乃是清代制壶一代宗师陈鸣远的作品。
陈鸣远,号鹤峰,亦号壶隐,又号石霞山人,为一代紫砂巨匠。
出身制壶世家,活跃在康雍年间,其亲手所制的精品紫砂壶,在拍卖会上往往能拍出数百万的高价。
沈愈要取的这件紫砂莲子壶虽是陈鸣远的早期作品,壶身上也有一处残缺,但亦是五十万的价格卖出。
只是店里同事给沈愈的信息不对。
紫砂壶明明是在第六排博古架的第二层,同事录入电脑时却是录在了第二排的第六层。
沈愈来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
因为紫砂壶是易碎物,放在高处是大忌,怎么可能摆到第六层去
纵然博古架下铺的全是柔软的地毯,也不应该放在高处的。
果不其然,沈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