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008章 李老与宋砚
李翰林还有一口气在,总会护你周全。

    李翰林的这些话是当着周围众多摊主或者店铺掌柜说的。

    他的意思很明显,你们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与我关系匪浅。沈老虽然不在了,你们也少打他的主意。不然就得好好想想怎么面对老头子我的怒火。

    谢谢李伯伯!沈愈再次对李翰林深鞠一躬。

    李翰林转身对围观的众人摆摆手,都散了吧,各回各摊打理生意去,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不用养家糊口啊

    他在古玩市场内具有绝对的威望,众人离去时,脸上或多或少带着几分敬畏,生怕走慢了被这老爷子训斥一顿。

    看众人都走了,李翰林这才弯腰将地上的古砚捡了起来。他一边用练功服衣袖擦拭上面沾染的灰尘,一边点头赞道:好砚啊,大开门的宋代端砚!不成想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这么一方真正的宋砚!

    宋砚沈愈不解地问,脸上露出疑惑之色,李伯伯,这方古砚不应该是明代的吗

    李翰林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沈愈,这方砚台是你的

    不是,这砚台是柳哥的。沈愈连忙解释。

    李翰林瞅了老柳一眼,笑呵呵的道:原来是小柳的啊!不错,能收到这么一方好砚足以证明你的眼力又涨了。

    老柳赶紧摆手:李老您缪赞了,我这纯属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还有,现在这方古砚的主人已经换成小沈了。

    李翰林闻言一呆,不过马上就好似想到了什么,怎么沈愈这小子在你摊子上捡漏了

    老柳解释道:差不多吧,是我们玩了一个‘假中找真’的小游戏,彩头就是沈愈若找到真物件,就随便在我摊子上挑一件古玩。

    当然了,也不是白给他,多少也得给点钱。

    结果您也知道了,小沈眼力好,这砚台自然就变成他的了。

    老柳说完,冲沈愈眨了眨眼,并用微不可察的动作轻轻摇了摇头。

    原来是这么回事,沈愈啊,你先跟我讲一下你为什么会说这方端砚是明代的

    沈愈挠挠头: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李伯伯。不如我下次到您店里再说吧

    李翰林却好似来了兴致,改日不如撞日,小柳,你去这店里搬几把椅子出来,咱们坐下说。

    老柳屁颠屁颠的去云雅轩搬了三把椅子出来,反正李老发话了,也不怕这家店主说他不请自来。

    落座后,沈愈轻咳一声缓缓开口道:端砚是古代名砚,最初叫什么名字已经不可考据,但因为产于唐代之端州,故名端砚。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产自于端溪,方才取名端砚。

    您也知道,用端砚研墨,墨汁细滑,传说端砚中的极品可长时间保证砚池水气不干。

    研墨时若是没有清水,哪怕吹一口气就能在砚池内产生水珠进而研墨。

    所谓‘呵气研墨’就是如此来的。

    而这方端砚也是如此,吹一口气砚池马上便会产生水珠。

    不过嘛,呵气研墨就是现在市场上几千块的端砚也能做到,所以这呵气研墨并不能作为判断一方端砚是否为古砚的依据……

    啊

    老柳正听的津津有味呢,猛然听到沈愈如此说,不由得朝沈愈望去,当他看到沈愈那有些欠揍的笑容时,马上狠狠瞪了他一眼。

    沈愈好似根本没有看到,而是一本正经的继续开口:端砚虽然产于唐代,可唐人却并不怎么使用端砚。

    因为唐人多用瓦砚,瓦砚便宜,实用、易得,结实。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端砚不好,而是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这跟当时端砚石材的开采难度有关,因为制作砚台的端石常年浸在水中,这样导致寻找端石石脉异常艰难。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古玩之金瞳鉴宝简介 >古玩之金瞳鉴宝目录 > 第008章 李老与宋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