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17章 九年前秘事,这便是我大孙子!
腕不足,一旦真正踏入皇宫,未必是件好事。

    “来人哪!快去把刘三吾给我请来!”

    朱元璋转换了语气,向外发出了召唤。

    不久之后,翰林院学士刘三吾疾步赶来,躬身行礼:“微臣参见皇上,愿吾皇万寿无疆。”

    刘三吾作为专门教导朱允炆学问的教师,此刻被皇帝召见,误以为皇上是要检查朱允炆的学习进度。

    朱元璋审视了他一会儿,开口问道:“朕的众多子孙,自古至今都有你悉心教诲,你觉得在这些人中,你最为满意的是哪一个?”

    刘三吾略感愕然,心中暗忖:太子刚刚去世,皇上这是要挑选继位人选了吗?

    尽管内心忐忑不安,但他作为一位秉持气节的文人,并不打算像黄子澄、齐泰那样轻易表态。

    刘三吾深思熟虑许久,才回应道:“禀皇上,臣教授至今,论才智出众、领悟力超群者,非已故皇太孙朱雄煐莫属!”

    朱雄煐的智慧,让刘三吾亦赞叹不已。

    他还清楚记得,最后一次为太孙讲授学问时,两人探讨元朝覆灭的原因时,年仅八岁的朱雄煐竟一语中的,指出元朝败于暴政!

    此等见解对于饱读诗书的儒生而言虽不稀奇,但对于一个孩童来说,能有如此洞察秋毫的见识,实在令刘三吾难以忘怀。

    即使太孙已经离世,却丝毫不影响他在刘三吾心中的形象。

    刘三吾感慨一番后,接着说:“除此之外,太孙朱允炆亦堪称优秀,只是……”

    朱元璋示意他直言:“但说无妨,朕还没老到听不得实话的地步。”

    刘三吾点头表示:“太孙朱允炆有时过于拘泥,过于墨守成规。”

    换言之,就是缺乏主见,行事刻板,这样的评价刘三吾自然不敢在朱元璋面前直白说出。

    朱元璋微微颔首,吩咐道:“朕明白了,你明日随朕前往秦淮河边乌衣巷第三家宅院,一同考察一个人的学问修养。”

    “此事务必保密,不得向任何人提及。”

    刘三吾连忙应承:“遵命!”

    朱元璋挥手示意:“退下吧。”

    朱怀端坐在书房内,陷入了深思。

    面对已经成功改良的食盐,他犹豫是否仍应继续出售给转运司。

    若转售给民间商人,他们是否会趁机哄抬物价,导致应天府盐市价格混乱呢?

    一旦应天府盐价失序,朝廷追责之时,首先牵扯到的就会是他自己。

    不行!

    看来还是得卖给转运司!

    然而,之前与转运司发生了冲突,老黄头狠狠教训了对方一顿。

    老黄头与转运司并非同一系统,朱怀不能凡事都依赖老黄头来解决。

    整个下午,他都在苦思冥想如何与转运司打交道,最终也构思出一套应对方案。

    放下笔,朱怀又开始梳理自己的人脉资源。

    底层人物他结识不少,而读书人一类的,则相对较少。

    如今要在应天府立足,拓展并稳固关系网,乃至逐步晋升,结交文人无疑是借用“势”的最快途径!

    拥有先王智慧的朱怀,在看待问题时更显高瞻远瞩,不再片面地看待儒生的好坏,而是学会在“权衡”与“驾驭”中深入思考,换句话说,朱怀的眼界和格局已大大提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大明:不装了,我祖父是朱元璋简介 >大明:不装了,我祖父是朱元璋目录 > 第17章 九年前秘事,这便是我大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