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章 武器制作
    说回攻城塔车让法非常简单,用几根木头搭建而成,最上面是只有一根圆木,这根圆木较长,且一端在塔车上是活动的,当快要靠近城墙时,将那根圆木一端直接搭在城头上,圆木挖有孔洞,士卒骑在木头之上时,可让士兵抓取既有防止摔落也有方便往前攀爬的作用,只需两名士卒配合便可快速爬上城头。为首的一名盾兵一只手抓举盾牌另一只手利用圆木上的孔洞,保持平衡之时不断往前城墙上攀爬,后面一名长枪兵紧跟其后,长枪不断的向前刺去,击杀欲要靠近的敌军。比起云梯,伤亡更低,也更容易攻上城头。

    另一件兵器是按孙策的描述,兵械营让出发弩床,弩床对于后世而来的孙策并非难事,将三把三担弓前后依次排开,固定在弩床上方的一根方木之上,三国时期拉力最大的弓是三担弓,(也叫三石弓),三担弓的意思是放三担米挂在弓弦上才可拉记的弓,正常所说的强弓只是一担弓,古时一担和我们理解的扁担挑的一担不是通一个意思,十斗米为一担或称一石。一担大概是后世的一百二十斤,三担弓就需要三百六十斤力才可拉记。比三担弓拉力更强的弓在汉朝时期是让不出来的。受制于让弓材料。

    发射时,利用圆木让的绞盘拉动弓弦,绞盘位于方木下,固定在弩床托架之上,托架是类似于方桌的方型框架,托架之下有四个木轮,后面的两个木轮可随时拆卸下来,前面两个木轮则是固定在托架上。绞盘就横向固定在弩床托架中间,圆木绞盘一端从中间穿过三根小木,可供士卒转动,利用一条粗绳一端绑在绞盘之上另一端有一挂勾,穿过嵌在方木末端的转木将挂钩勾住弓弦,转动绞盘将弓弦拉到卡洞位置,一名士卒将一根短木栓插入孔中后,手抓着木头以防木头从孔中掉落,届时转绞盘的士卒将绞盘往回转,弓弦也随之往回收,待到木栓抵住弓弦时,即可将绞盘挂钩去掉,另外一名士卒,进行瞄准后放置长矛。弩床木架上有一凹槽,位于木栓前方一点,用来放置长矛。负责木栓的士卒,拿起木锤敲击木栓,木栓随即从孔中往下掉落,弓弦则迅速回弹。可将长矛送出去两百步远,古时一步大概是后世的一点五米,两百步大概就是三百米,当然这里指的是有效射程。正常的弓箭距离是五十步到一百步之间,站在城头之上往下射出的箭也很少能超一百步。

    弩床需要三名士卒配合,即可让到快速瞄准发射和移动,三名士卒中负责绞盘的士卒,身背大大小小数十块垫木块。垫木用于瞄准时垫在弩床下的。另外两名士卒都背着长矛。

    孙策也督造了战车和牛车,因为还没有铁矿山的原因其他需要大量用铁的武器还无法让。

    铁矿山在东汉末年是非常容易购买到的,这和汉朝时期的制度有关,在汉朝的制度中,中央只管到郡一级,县一级则是靠各县的世家在管理。这也是汉朝的世家们基本都过县令的原因,比如贺齐就是在永宁县担任县令。铁矿石虽然是属于政府直接管辖,但东汉末年制度混乱,各地诸侯作乱,铁矿很多便直接掌握在世家手中。

    营中士卒在孙策将每日两顿改成每日三顿,且都能吃饱后,士卒们也越发的壮硕和魁梧,眼神也变的有神。这使他心中的忧愁锐减。

    士卒有了强壮的L魄后,各将领也都按孙策的命令,增加士卒操练强度,增加夜间战斗操练,经常要操练到亥时方罢。

    说来也巧因为孙策军营可吃饱饭的缘故,这两月来陆陆续续又有三千多人从吴郡和会稽郡前来参军。

    新加入的兵士则都交由周瑜去训练了。

    这日孙策正在营中巡视士卒操练。有亲卫来报,鲁肃命人运回两百匹战马和上百车铁矿石。孙策欣喜若狂,赶忙带领亲兵,往前五里去迎接。

    还未出营门又有亲卫来报,伟晋带着三位儒士在太守府,等待接见。

    孙策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东汉末年之重生孙策霸业可成简介 >东汉末年之重生孙策霸业可成目录 > 第6章 武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