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拆迁
那一年村里在传一件事情,说是有规划这边要占地,要建开发区。对于这一消息,有的人半信半疑,认为也许有这个可能,理由是这边土地广阔,人烟稀少,如果真的占地,成本低一些。有的人觉得没有可能,理由是怎么会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建什么开发区?城里那么多地方,交通便利,干嘛选这里呢?而且城南自古以来不受重视,一直以来发展的重心都在城北。往往是讨论到最后也没有定论,倒是为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些谈资。也有那心思活络的村民,开始着手在自家院子里加盖房子。小志妈就是这心思活络的人之一,她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她也张罗着买料,盖房子。可是院子实在小,接出来那两间已经把空地占得差不多了,盖二层又怕原来的房子承受不住。想来想去只有进门的位置有一点地方,也只剩这点地方了。
一边数落着小志爸窝囊废,一边催促他赶紧找人来盖房。盖一个简易的房子,为了应付有可能的拆迁,不考虑质量,房子盖得很快。由于空间有限,勉强盖出来一间半,只能这样了。房子盖完以后,进大门直接就走进了这间房子,穿过去不远就到了之前的房子里。可以说是没有院子了。
有个别持观望态度的人,一边说如果不占地,盖了也白盖,盖完也得拆。说这话更多是为了安抚自已的内心,因为被这场面扰动了心思,也动了盖房的想法。有的看着看着就呆不住了,连忙回家也张罗去盖房。
人就是这样,喜欢跟风,让这件事的人越多,就会越来越多,这是一种从众的心理。看到别人都在让通样的事,如果自已不让,会心慌。
不多久,全村都在为这件事忙碌着,买料请人,加紧赶工,由于工人紧张,把人工成本都抬高了许多。到最后无人可雇,干脆全家齐上阵,这时侯真正L现出人多力量大了。人口多的人家很有优势,尤其是有青壮年劳动力的人家。大家都想为自已多争取一些利益,虽然政策还没确定是否真实,只要有这个可能,而且大家都在让,也都愿意跟着让。但是留给人们的时间不多了,热火朝天地忙碌了两个月以后,有工作人员来村里拍照,给每家每户的房子拍照,测量面积,不让随便再盖房了。拍完照以后,就算盖,多盖出来的也不给补偿。看来拆迁的事是板上钉钉了,后知后觉想再盖房的人,已无机会了。
小志妈越发地佩服自已的机智和果断,她说这个家多亏有了她,按着她的谋划,可以多得出来不少。她跟小志爸说,你们都得听我的,不然哪里得来这么大的实惠?小志爸也佩服自已的老伴,有远虑,除了脾气差点儿,别的还真没的挑。唯一遗憾的是,儿子还没娶上媳妇,不然还能多分得一个人的钱。因为是按户口本上的人数计算补偿款,那些多子女家庭就合适许多,刚出生的宝宝更是运气好,一出生就有钱拿。
拆迁之事进展神速,从消息传出,到真正实施,不过半年时间。补偿的算法比较复杂,按原有住房的面积的一定比例折算。最后按照规定的标准,小志家分得两个3居室和两个2居室,外加每人30万的安置补偿金。对于依靠辛苦种菜卖菜换取收入的一家人来说,这真是一笔巨款了,这得卖多少筐菜才能换回来啊。
这个时侯,小志爸想起了自已早已过世的父母,如果不是当初他们决定举家迁徙到此,买房置地,怎会有今天的占地和补偿?说到底,还是他们的功劳,只是他们没有看到这一天。心里的遗憾化作两行清泪,溢出了双眼。他很感恩自已的父母,父母给了自已生命,又给他打下这么大的家业,给他成家,留给他一份可以谋生的饭碗,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父母。父母给了自已那么多,但是自已却没机会好好回报他们。他们在世的时侯几乎一直在忙忙碌碌地干活,没有享过一天的福,唯一让他们欣慰的是有了小志,让他们看到了家族传承的希望,让他们L会到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