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静悄悄的危机(1)
予的280 万个理科和工科学士学位中,有120 万个被在亚洲各大学学习的亚裔学生获得,83万个给欧洲人获得,美国的年轻人只得到其中的40万个。特别是在工程学专业,亚洲各大学现在每年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数量是美国的8 倍。
“而且,如果与有些国家相比较,上述的比例差距会更大。”雪莉。安。杰克逊说。在中国,每年理工类专业学士学位的颁发数量占其颁发的所有学士学位数量的60% ,在韩国这个比例是33% ,中国台湾地区的比例是41% . 相比之下,美国的这个比例还保持在大约31% 的水平。国家科学委员会说:“美国一直以来依靠其人民的发明与创新来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具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背景的劳动力的充足供给是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即使我们立刻采取措施改变当前的不良趋势,也只能在10年至20年之后看到效果。”2004年毕业的获得理工专业学位的劳动力应该在14年前,当他上中学时,就选修必要的数学课程,这样才能为其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所以,今天一些中学生如果作出相同的选择,至少要到2018年或2020年,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如果现在不改变这个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们会发现,美国研究与教育机构的革新能力已经受到损害,失去了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领先地位。”国家科学委员会说。
“更糟糕的是,这种人才短缺发生在世界趋向平坦的过程中。美国国内需求具有理工知识背景人才的工作岗位每年的增长率是5%,”国家科学委员会说,“相比之下,其他工作岗位供给量年均增长仅1%多一点。”2001年“9.11事件”
以前,劳动统计局指出,需要理工技术的职业增长速度是其他所有职业增长速度的3 倍。不幸的是,根据国家科学委员会的报告,现有理工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正在上升。
“许多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这些人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1964年间美国生育高峰时期)进入科技劳动力大军的人们预计将在未来20年内退休,然而在这些人的孩子们当中,选择像他们父母们一样专业的人数却远不如几十年前那么多。”国家科学委员会说,“此外,选择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女性比例从1993年至1999年下降了4 个百分点。”国家科学委员会2002年的数据分析还显示,美国授予的理工专业博士学位从1998年的29000 个下降到1999年的27000个。美国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总人数在20世纪80年代到1998年之间下降了12个百分点。
然而,美国理工专业的劳动力大军人数的增长率还是比理工科学位的增长率要高一些。原因是很多国外出生的理工专业毕业生移民到了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出生的学生在美国大学理工专业学生中的比例持续稳步地上升。同样的趋势也可以在工作领域体现出来,国家科学委员会说,从总体上看,这个比例在1990年是14% ,随后的10年里,拥有学士学位的国外学生在美国理工类工作岗位中占的比例从11% 上升到17% ,如果是硕士学位,这个比例从19% 上升到29%,而对于博士学位,则是从24% 上升到38% . 通过把国外出生并在国外接受教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吸引到美国,我们不仅可以保持美国理工类劳动力的增长,同时还不必承担为此支付的长期教育成本。
与此相反的另一种趋势是,由于世界变得平坦,世界各地彼此连接的更加紧密,即使外国人不移民到美国,也可以为美国从事革新工作。他们可以为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公司干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工作,在得到体面的收入的同时还不必离开自己的家。
“所谓全球化就是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