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热文 第487章
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九五五年开始向国家交公粮。
公粮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这些单位和个人,每年向国家无偿缴纳的粮食也叫住:农业税。
到了二○○六年国务院宣布取消农业税,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不再向国家缴纳农业税,是几千年来的奇迹。
而余粮则是交完公粮后,农民留足口粮,剩余的粮食再自愿卖给国家。
但那年头,哪有多余的粮食?
有没有无人关心,可不卖余粮那是犯错误的,轻则批斗,重则坐牢。
交公粮卖余粮都是摊到各家头上,自己背到瓢儿井粮站去上交。
从五龙寨到瓢儿井有二十五华里,背着粮去,走着回来,整整一天,累得倒下就睡着。
母亲带着我跟着队里的人,拉出长长的队形,一路爬坡背粮到瓢儿井粮站上交。
平时大家都是在家里吃完饭,再带上晌午干粮,累了坐在路边吃,在路边的水井里用大木叶子或手捧些水喝。
有一次大家不带干粮,而且一路说笑,好像很有精神。
到了瓢井粮站验收过秤,再背着倒进粮仓里,大家配合很黙契,动作也很快!
出了粮站,几个大人把背箩收在一起,悄悄说什么话,然后有人带着大家走进街上唯一的小食铺。
人们开始到柜台上去,一人端一碗杂烩汤和一碗大米饭来吃。
我和大家一样,端起饭碗呼噜呼噜地吃起来。
杂烩汤是油的,还有几片豆腐和油渣、粉条和白菜,配上米饭,那个香至今难忘,那分钟感觉幸福极了。
过了好长时间,母亲悄悄告诉我:“那是进仓倒粮食的时候故意不倒完,每个背箩都留一点,集中起来拿到小食铺兑饭吃,还是跟其它地方人学的。”
放假期间,我们三人去大岩煤洞背煤,约定一人装三撮箕半煤炭,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