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 第42章
个只顾砍柴而忘记磨刀的人吧!”智者笑而不答。
人们往往把知识与智慧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知识与智慧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知识的多少,是指他对外在客观世界的了解程度,而智慧水平的高低不仅在于他拥有多少知识,还在于他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中,思维能力的强弱对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第一步是接触外界事物,产生感觉、知觉和印象,这属于感性认识阶段;第二步是将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逐渐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产生认识过程的飞跃,进而构成判断和推理,这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我们说的思维指的就是这一阶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知识、理论一大堆,谈论起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可一旦面对实际问题,却束手束脚不知如何是好。
这是因为他们虽然掌握了知识,却不善于开启思维运用知识。
另有一些人,他们的知识不多,但他们的思维活跃、思路敏捷,能够把有限的知识举一反三,将之灵活地应用到实践当中。
南北朝的贾思勰,读了荀子《劝学篇》中“蓬生麻中,不扶而首”的话,他想:细长的蓬生长在粗壮的麻中会长得很首,那么,细弱的槐树苗种在麻田里,也会这样吗?于是他开始做试验,由于阳光被麻遮住,槐树为了争夺阳光只能拼命地向上长。
三年过后,槐树果然长得又高又首。
由此,贾思勰发现植物生长的一种普遍现象,并总结出了一套规律。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知识不等于智慧。
掌握知识和拥有智慧是人的两种不同层次的素质。
对于智慧、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关系,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智慧好比人体吸收的营养,而知识是人体摄取的食物,思维能力是人体消化的功能。
人体能吸收多少营养,不仅在于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