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296章 赚点小钱
,谢志忠势在必得!

    苏晨以为提到赚钱的事,又会被谢教授教育一番,告诉他不要过于看重金钱,没想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是爽朗的笑声。

    “小晨,又赚钱了?好,多赚些,老师支持你!”

    挂上电话后,苏晨愣住了,心想谢老师今天是怎么了?竟然鼓励自己多赚钱……

    难道是在说反话?

    而且,谢老师不是应该正为那件大事烦恼吗?为什么听上去他今天心情很好?难道“十号”工程已经有了眉目?不可能啊,按照他记忆中的历史,这个项目要到1984年才会正式批准,而现在才刚开始讨论可行性。

    我对这项工程的时间节点如此熟悉,是因为“J-10A”战斗机上安装的火控雷达,正是我们4014研究所的骄傲产品。

    这款雷达由我的另一位导师唐建军大院士领导开发,魏传雄先生担任总设计师,最终定型为“KLJ-3”雷达系统。

    魏传雄虽未成为院士,但他无疑是所里的顶尖专家。

    他是宁都当地人,1963年从京城航空学院毕业后便加入了4014所,从一名普通研发人员做起,逐渐晋升为专业组长、研究室副主任,并最终成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自1969年起,魏传雄专注于机载雷达领域,特别是从1975年开始,他致力于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的研发。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包括1987年获得宁都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因型号工程获得电子工业部三等功,1995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并在1998年和2005年分别获得了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夏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了“1473”雷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魏传雄耗费了整整十八年的心血。想到这里,我不禁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仿佛记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关系到夏国未来几十年里战斗机上至关重要的火控雷达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的武器装备大多经历了引进、吸收和仿制的过程,主要来源是苏联。最初使用的机载雷达是随米格-17和米格-19夜间战斗机型引进的苏联圆锥扫描体制单脉冲搜索雷达。

    这些雷达在白天型号上是没有配备的,而夜间型号的雷达功能十分有限,探测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差、可靠性不足,尤其是低空探测能力几乎为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神级军工系统简介 >神级军工系统目录 > 第296章 赚点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