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野火集》
间流行的口袋书尺寸大小,但出奇的厚,书架上跟“惯于单薄也乐于单薄”的口袋书并排而立,显得特别抢眼。其次,销路出奇地好,甫一出版即卖出万册,这对畅销量2000册即可荣登排行榜的香港市场来说,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出版奇迹。
作者简介: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
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
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
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
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
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
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
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
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
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 “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现定居德国法兰克福。
书籍评价:1985年的是在台湾威权政治的环境下,极其谨慎地出版的,笔法迂回、隐晦,使用了很多技巧使之可以公开出版。在那样的环境下,所发出的声音,自然很容易引起公众关注。现在威权政治在台湾已经不存在了,但台湾的一些学者认为,反而更需要这样的声音。在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下,令人清醒的文章同样具有价值。而令人感叹的是,2005年版中所谈到的劣质奶粉、毒油、毒米等现象恰恰是当下内地的热点问题。
编辑推荐:1984年的台湾,正处于热切希望突破现状,冲撞权威的八十年代,20年后看来,那也是充满了台湾命运的种种契机的时代。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个人投书会演变成一股燎原野火,借着口传、影印本、大字报,一个学英美文学批评的女子成了推动社会说真话的能量来源!1985年成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再版24次,后势野火更惊人,说野火是一个时代的共同符号一点不为过。
从当年一篇篇发表到成书畅销,至今已有20年了。这些文章(包括《野火外集》)记录了20年来台湾曾经的青春炙热,重新编整后的《野火集——二十周年纪念版》,除了保留作者龙应台当年27篇野火文字,并有作者回忆当年每篇文字发表后的背后故事,一则则都是风声鹤唳的时代痕迹,新版中更盛大邀请了海内外最具代表的20位华人伯杨、余秋雨等,为文或追忆或评析走过野火时代的台湾,共同见证这一场20周年大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