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同她国家里其他的妇女一样,奥尔加·罗曼柴克萝渐渐对改革不再抱有幻想。开始时,所有许诺要在祖国俄国进行的改革听起来令人兴奋。自由的风吹遍了大街小巷,空气中充满了希望。有人许诺店里会有鲜肉和蔬菜,会有漂亮的衣服、真皮的鞋子和其他上百样的东西。但是现在,6年过去了,痛苦的失望情绪渐渐产生。商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匮乏。不上黑市,就无法生活下去。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短缺,物价则在飞涨。主要街道仍然坑坑洼洼。街上有抗议的游行,犯罪率也在上升。各种限制比以前更加严厉。改革开始像鼓吹它们的政治家的诺言一样似乎只是一派空谈。
奥尔加已在基辅市中心的莱恩克姆索莫尔广场的图书馆工作了7年。她已经32岁,从没离开过苏联。奥尔加长得非常有吸引力,她微微有些发胖,但在苏联这并不被看成是缺点。她结过两次婚,两次男人都抛弃了她:德米特里去了列宁格勒,伊万则移居莫斯科。奥尔加曾想同伊万一起去莫斯科生活,但没有莫斯科居住证,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在临近33岁生日的时候,奥尔加决定趁“铁幕”再次拉上之前出去看看大千世界。她找到馆长,此人正好是她的婶婶。
“我想现在休假。”奥尔加说。
“你打算什么时候离开?”
“下个星期。”
“好好玩一下吧。”
事情就这么简单。在改革之前的日子里,休假意味着去黑海、撒马尔罕、第比利斯或苏联境内的其他地方。但是现在,如果她动作快点的话,整个世界都向她敞开了大门。奥尔加从图书馆的架子上拿下一套地图册,仔仔细细地翻阅着。外面的世界真大呀!有非洲、亚渊、北美和南美渊……她不敢跑那么远去冒险。奥尔加翻到欧洲地图。瑞士,她思忖道,那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她决不会向世界上任何人承认这一点,但瑞士吸引她的主要原因是她有一次曾品尝了瑞士巧克力,从此便难以忘怀。她很爱吃糖。苏联的糖果——即便能买到——也淡而无味,口味极差。
她对巧克力的爱好后来要了她的命。
※※※
乘航空公司的班机去苏黎世的旅行是令人兴奋的开端。她以前从没坐过飞机。在苏黎世国际机场降落时,她的心里充满了期待。空气中有一种异样的东西。也许那就是自由的气息,奥尔加想。她经济条件非常有限,因此她在利马特奎路136号一家便宜的莱奥海尔小旅馆预订了房间。
奥尔加在服务台登了记。“这是我第一次到瑞士来,”她用结结巴巴的英语把实情告诉了服务员,“您能不能给我提些建议?”
“当然可以。在这儿要做的事可多啦。”他告诉她,“也许您可以先参观一下城区。我会替你安排的。”
“谢谢。”
※※※
奥尔加觉得苏黎世不同凡响。城里的景致和喧闹声使她惊愕不已。街上的人衣着精美,开着豪华轿车。奥尔加觉得苏黎世的每一个人都是百万富翁。还有那些商店!她在苏黎世主要的购物街巴恩霍夫街浏览了商店的橱窗,对里面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惊叹不已。有衣服、外套、鞋子、内衣、珠宝、瓷器、家具、汽车、书、电视机,收音机、玩具、钢琴等等。出售的商品似乎无穷无尽。接着,奥尔加又慢慢逛过以糖果和巧克力而闻名于世的斯普隆里街。看看那些巧克力。4个大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巧克力,令人目不暇接。有大箱大箱的什锦巧克力,有巧克力小甜饼,巧克力面包,巧克力花生,还有褒着巧克力的香蕉和酒心巧克力。朝橱窗里陈列的样品看上一眼便是一次丰盛的宴会。奥尔加什么都想买,但问了价钱之后,只好买了一小盒什锦巧克力和一根大大的巧克力棍。
在接下去的一周里,奥尔加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