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
置腹,侃侃而谈,这种坦诚在我面对我的中国同胞的时候是少见的。
一年之后,我又遇见了一个韩国留学生,这个韩国留学生叫小刘。小刘是个很洒脱的人,他自己在成都租房子生活。我第一眼见到小刘的时候,他正牵着一条大哈巴犬从外面遛狗回来。小刘在中国生活得很滋润,要知道我在韩国没有看见过哪个韩国男人在街上遛狗。但小刘显然已经适应了中国的生活,他和他的爱犬很幸福很悠闲。小刘说:“我可以教你韩语,但学费要按一对一算,你知道一对一吧?”我听了小刘的报价,倒吸了一口冷气,我哪里来那么多钱付给小刘呢?小刘看出我的犹豫,他说:“等一下我有一个一对一的课程,你可以试听。”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个成都小姐姐。小姐姐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听小刘上课,而我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的在一旁干瞪眼。最后,小刘找到我说:“你觉得我教得怎么样?你可以考虑一下。”还没等我回答,成都小姐姐已经不耐烦的干咳起来:我打扰到她昂贵的上课时间了。我知趣的和小刘说再见,然后摸摸自己的荷包,我知道我不可能上小刘的课的。成都小姐姐是有钱人,成都有钱人其实很多,但我不是,我只是一个社会边缘人。
小刘没有忘记我,一个星期后,小刘给我发来短信:“我们组织了一个韩语学习者聚会,就在川大对门的酒吧,你来不来?”我打上雨伞,高兴的来到了川大对门的一间漂亮酒吧。一进门,我就看见一个秃头大胖子老外正窝在一张软沙发上看手机。这个老外是个洋人,所以这是间洋酒吧。我问小刘:“这间酒吧是韩国人开的吗?”小刘点点头:“韩国人和瑞士人。”我一抬头正好看见一个笑得很克制的韩国阿祖妈在看我。原来阿祖妈听见我和小刘说韩语觉得很新奇,所以一个劲儿的打量我。也许在成都说韩语的本地人确实是少见吧,所以我成了阿祖妈的座上宾。阿祖妈为我端来一杯茶:“毛峰!”我惊喜的发现原来这家洋酒吧还可以喝茶,所以真是处中西合璧的雅舍了。
不一会儿,来了十多个年轻人,他们里面有中国人也有韩国人。中国人都是韩语学习者,韩国人是在成都留学的韩国留学生。我和小刘攀谈起来,小刘说:“我最喜欢吃成都的火锅,三天不吃我就受不了!我不会回韩国了,一辈子就在成都生活。”他的说法得到了旁边几个韩国男生的附和:“我们来中国都变成大胖子了,中国很适合韩国人。”小刘又说:“中国人啊,还是胆小。有一次我在成都的公交车上遇见小偷,我们几个韩国男生一把上去就把小偷抓住了,而旁边的中国人只会在一旁傻看。”我自言自语的说:“韩国人团结。”小刘说:“日本人才团结,但是日本人变态,你知道变态吧,就是你们中文里的这个词。”我一时无语,我对日本人毫无看法。
酒吧里因为来了这么多人,一下子变得乱糟糟的。我和一个韩国女孩子闲谈。韩国女孩子问我:“你为什么学韩语?”我说我喜欢韩国文化。韩国女孩子张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我,就好像她从来没有听见过有人说喜欢韩国文化一样。说真的,韩国女孩子的反应我能够理解。我在首尔的时候,遇见了不少欧美人,他们来韩国游荡一圈,最后走的时候,往往对韩国有负面评价。倒是对中国,这些欧美人反而还蛮喜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一直在思考。韩国女孩子又问我:“你喜欢韩国的什么文化?”我说:“我喜欢看韩国的电视剧,特别是《看了又看》。”韩国女孩子更惊讶了:“《看了又看》,那是好老的片子了。”老吗?《看了又看》就是韩国的《渴望》啊,经典中的经典。我一挥手:“《看了又看》很好,我和我妈妈都喜欢。”韩国女孩子彻底高兴起来,她大概也是看过《看了又看》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溜走,转眼就到了傍晚时分,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起身告辞,一个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