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个人的三九
利最好的中药企业。而当时,与三九几乎同时创建的海尔、联想、万科等公司的销售额无一超过10亿元,华为、娃哈哈则才创业不到1周年。1989年前后,赵新先一口气推出壮骨关节丸、正天丸、皮炎平等系列中药产品,它们的销售额在1年内都超过了1亿元。南方药厂在中药开发和市场运作上的能力,在国内已无人可以撼动。在某种意义上,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它是最成功的市场化企业之一。

    南方药厂的快速崛起,使赵新先成为中国企业界一颗耀眼的新星。1989年4月,解放军总后勤部为南方药厂记集体二等功,授予赵新先“优秀军队企业家”称号,颁发二级英雄模范奖章一枚,还向全军作出了《关于向赵新先同志学习的决定》。9月,赵新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如果说赵新先的经营才略让人惊叹的话,那么,他以强人姿态所形成的“三九机制”则在当年更具轰动性。

    就跟很多中国企业一样,企业家在草创期间起到了第一要素的作用,其经营能力及个人魅力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南方药厂奇迹般的崛起中,赵新先的才干无疑是最具决定性的,渐渐地他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绝对权威。1991年10月,解放军总后勤部出资1亿元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手中买下南方药厂,第二年,药厂更名为三九集团。解放军总后勤部对三九集团的管理实行的是最为宽松的法人代表个人负责制。其做法是,解放军总后勤部给赵新先充分放权,在组建企业集团的文件中明文规定只管赵新先一人,他对企业全部资产的增值和安全全权负责。在三九集团内,赵新先是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下面不设副总经理,集团总部只设党务部、财务部和人事部3个机构,甚至连总裁办公室都没有,赵新先之下设5个秘书,分别处理相关具体事务。赵新先将这种管理设置,得意地称之为“一人机制”。

    三九的管理模式,在当时国内的所有国有企业中绝无仅有,甚至是不可想象的。它突破了僵化的国有体制对企业的束缚,带来的结果是真正的政企分开,从而解决了国有企业10多年来始终难解的老大难问题。这是所有国有企业家们梦寐以求的制度设计。许多年来,他们受困于体制,如“笼中之狮”。而赵新先正是凭此硬是让自己合理合法地挣脱在绳索之外,使企业的成长始终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三九集团一方面享受着国有企业的种种制度优势,另一方面又靠“三九机制”而保持自由成长的空间。

    关于“一人机制”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1992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到三九集团视察,看后十分满意,临走时朱镕基提出要跟药厂的领导合影留念。他对赵新先说:“老赵,把你的那些副厂长叫来一起照。”赵新先说:“副总理,我这儿没有副厂长,领导就我一个人,我是厂长、书记、总工程师一身兼。”

    这个细节被记者写进了报道中,赵新先的“一人机制”顿时在国内传为美谈。1993年,中央电视台编辑播出了一套介绍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电视专题片,第一篇是“海尔经验”,第二篇就是“三九机制”。1994年8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的重要位置,连续发表了关于三九速度、三九机制和三九精神的长篇通讯,这种带有强烈政治意味的报道全面肯定了赵新先的改革成绩。

    客观地说,一直到赵新先退休的那一刻前,他一直牢牢地掌控着这家国有企业。在其后的10多年里,三九的故事如过山车般跌宕刺激,而其得失成败也可谓“成也一人,败也一人”。

    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三九因产品之卓越、机制之先进而无敌天下。“三九胃泰”实在是一个太优秀和能赚钱的产品,在后来的20年里,它几乎没有太多的更新换代,每年就可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败局Ⅱ简介 >大败局Ⅱ目录 > 一个人的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