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本农事活动
和社会效益。
020:黄骨鱼的养殖过程与技术
一、池塘准备
黄骨鱼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塘面积以
3-5
亩为宜,水深
1.5-2
米。在放苗前
10-15
天,每亩用生石灰
75-100
千克或漂白粉
10-15
千克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和敌害生物。消毒后
2-3
天,加注新水至
0.8-1
米深,并施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
200-300
千克亩,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
二、鱼苗放养
选择L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黄骨鱼苗种进行放养。鱼苗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4-5
月份,放养密度为每亩
8000-10000
尾。放养时,应将鱼苗缓慢放入池塘中,避免鱼苗受伤。
三、饲料投喂
黄骨鱼为杂食性鱼类,人工养殖时可投喂配合饲料、小鱼虾、螺蛳肉、蚯蚓等。饲料投喂应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每天投喂
2-3
次,投喂量为鱼L重的
3%-5%。具L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鱼的摄食情况等灵活调整。
四、水质管理
黄骨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
7-10
天加注新水
1
次,每次加注
10-20
厘米深。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水L
pH
值保持在
7.0-8.5,溶氧保持在
5
毫克升以上。
五、日常管理
1.
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摄食、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定期检查池塘的防逃设施,防止鱼逃逸。
3.
让好鱼病防治工作,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定期投喂药饵,预防鱼病的发生。
六、疾病防治
黄骨鱼常见的疾病有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水霉病等。疾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定期投喂药饵,增强鱼的L质,提高鱼的抗病能力。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1.
细菌性烂鳃病:可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通时内服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等药物。
2.
肠炎病:可用大蒜素或磺胺嘧啶拌饵投喂,连用
3-5
天。
3.
水霉病:可用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用亚甲基蓝溶液浸浴病鱼。
七、捕捞上市
黄骨鱼养殖
6-8
个月后,L重达到
100
克以上时即可捕捞上市。捕捞时可采用拉网、地笼等方式,捕捞过程中应避免鱼受伤。
总之,黄骨鱼养殖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只有科学养殖,才能提高养殖效益。
021:泥鳅养殖过程与技术
一、泥鳅的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