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因为奶奶来到了这里
“小婕,你揽着我的腰,我开摩托比较野,害怕把你甩出去!”丽姐一边发动车子,一边温柔叮嘱。
时婕听到坐在前排驾驶位的她,用最温柔的声线讲出了最豪迈的话,本是应该笑的,可此刻,是当真笑不出来,却是按照她说的话做了,轻轻环住了她的细腰。
“回家喽!”丽姐说罢,给摩托加了一把油门,雪地摩托即刻就启动了。
因为她的这句“回家”,时婕即刻忆起了更多细节:奶奶被查出是癌症晚期后,住进了安宁疗护病房,自己在陪护时,曾听她念叨着——家里还有紫薯和木薯粉,真想回家给我家小婕再做一次“芋圆糖水”啊......
可惜,奶奶再也没能实现这一心愿......直到葬礼结束后,时婕回到家中,找出了她老人家提到的木薯粉,却发现紫薯早已变质腐烂了!
时婕含着眼泪收拾掉冰箱里,包括紫薯在内的其他过期食材,将它们丢进垃圾箱之后,去附近奶奶常买菜的菜市场,买了新鲜的紫薯、红薯还有芋头。
亲自动手,跟着视频教程,做了两份芋圆糖水,独自坐在餐桌前,将两大碗全都喝完了。
喝过之后,才开始动手收拾整理奶奶的遗物,在她老人家的那本旧相册里,看到了她当年支援边疆时的老照片。
照片上的奶奶,真年轻啊,笑得灿烂又好看。
盯看着这些老照片,时婕的记忆开始与照片画面生出了重叠,想起这些年,她老人家不止一次念叨过“新疆”、“支边建设”、“牧场”,尤其是住进安宁疗护病房后,念叨得愈发频繁了。
时婕还记得奶奶提起支边建设的细节,眼睛里,是闪动着骄傲与怀念的。
在奶奶的记忆里,那时她随文艺队从牧场来县城演出,见到的阿勒泰县道路坑洼不平,大家住的都是土平房,待在牧场的时候,没有水,她就跟着其他支边青年们一起,从山上挖渠引水;没有像样的住处,就在荒野里挖地窝子,用树枝搭“窝棚”;种粮食和蔬菜;她还参与过拓渠工程。
时婕怎么会听不出奶奶是想回边疆再看一眼的,但是她的身体状况,将这一念想彻底判了“死刑”......
所以,这才想着替她老人家再回来一次,再看一眼这里的变化!
即刻买了飞机票,落地阿勒泰机场后,去了奶奶提到的牧场,听当地人提起了禾木村,这才辗转来到了这里。
“你冷不冷?”丽姐的话,将早已泪目的时婕,暂时拉扯回现实。
“还好,就是......”时婕是下意识回答,说得也是实话,穿得是最厚的羽绒服,确实不冷,只是感觉到手上凉飕飕的,转念一想:不对啊,怎么会感到手冷呢?
垂眸一看,原本应该戴在手上的手套,哪里去了?
“停车!”时婕抬高音调,“不对,掉头!”
“为什么?”丽姐意识到她的语气,突然变得异常急切。
“我的手套......那是奶奶亲手为我钩制的线手套,怎么不见了?”时婕的声音因为着急,透着隐隐哭腔。
“你先别着急,我们这就回去找!”丽姐自然觉察到了她的反常,依然柔声安慰道。
雪地摩托即刻调转了方向,沿着来时的路,一直往回开,开着车前探照灯,只是车速被刻意降得很低。
时婕一路上看得很仔细,却迟迟未见手套的踪影,担心被飘雪埋在雪层之下了,索性从摩托车后排座位跳下车,一寸一寸地步行寻找。
丽姐看着她一开始,是尝试用脚将雪层踢开,后来竟然改成用一双未做任何保暖的手,在雪地里扒拉,终于开了口,“哎呦,我说姑娘啊,你这怎么能行?”说着,将雪地摩托熄了火,下车制止她。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