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而以酒浇愁寻求慰藉的男人。我可以看到他一个白天再加一个夜晚,除了回一封信,什么事也不做。

    我不止一次听说过他的生平故事,从他以前的朋友,从一些虚情假意的朋友,或一些根本不认识他的人那儿听说,但绝大多数是直接听他本人说的。因为他有个特点,能够相当冷峻、稳重而客观地叙说自己的故事。他是美国东部某大城市一位汽车经销商的独子。父亲出生于奥地利移民家庭,以收购废品旧货起家。母亲是法国人。艾特尔是家中第一个大学生。父母曾期望他成为一名律师,但他在学校里迷上了戏剧,在选择人生职业的问题上与父母发生了争执。到他毕业时,这争执自然平息了,因为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父亲破了产,家中已一贫如洗。艾特尔来到纽约四处找工作。这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长得并不出众,又很腼腆,结果他对第一位爱上他的女孩产生了感情。她当时正在读书,想成为一名社会福利工作者。她住在自己家里,很想和他结婚,以便离开父母的住所。自然,他们深深相爱,不久便结了婚。她对政治很感兴趣,正是在她和她的朋友们影响下,他读了不少思想进步的文艺作品,也关心起政治来。此后他的妻子进一家书店工作,以挣钱支持他的事业。他编写剧本,到处找地方演出,在一些小剧场里当导演。就在大萧条最艰难的日子里,他的事业有了起色。他受聘在某个政府出资赞助的项目里编导一出戏,获得了成功。许多人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名字。他成了编剧、导演和演员。后来,他得以进入电影界,并来到电影之都,争取到一份小小的拍摄廉价影片的合同,极幸运地获准做一番尝试。这无非是一次投资极少的尝试,然而他却编写并导演出第一部继而是第二部最后共三部影片,这些影片即使今天看来,也不乏动人的魅力。其中的一部在我离开孤儿院的那年重新上映,我就是在那年观看的。尽管我觉得影片有点过时,但就反映大萧条时期来说,我以为还没有一部影片能超过它。

    艾特尔始终记得,拍摄那些影片的十八个月是他一生中最痛快的日子。他对我说,当时他是个积极进取的年轻人,过于自信,甚至有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由于成功而非常兴奋,对每个人怀着爱心,却对他们很少了解。他很年轻,有些人便吹捧他为天才。

    当然,事情没这么简单。那三部影片自问世以来,尽管在大学的电影协会、博物馆俱乐部里不断作观摩放映,至今享有盛誉,甚至对许多模仿他风格的导演产生了广泛影响,却并不卖座,无利可图。虽然他随后与另一家制片厂签了条件优厚的合同,得到更多经费和更出色的演员,剧本却不是他自己的了。他继续执导了不少杰出的影片,这些影片甚至赚了钱。然而他开始变得不满足了。那正是西班牙内战时期,有些东西他在自己的工作中无法寄托和体现,他便努力在各种促进会的社会活动中去追求。他依然充满热情,他参与有关西班牙内战的辩论,他在公众集会上发表演说,他协助开展募捐活动,与此同时他与第一位妻子的关系也正濒临破裂。她十分厌恶这电影之都,日子过得很不愉快。她感到他不再需要她,而情况也确实如此,他不再需要她。他想得到一位更漂亮、更有才智、更与他般配的女人。他想得到更多的女人。他看到在电影之都有这么多他能到手的女人,便急切地希望获得自由。

    然而,对于他的妻子,他却深感内疚。他一度那么需要她,他们曾是那么好的朋友,她让他懂得了那么多。如今他掌握了更多本领,这可不是她的错。他有时会认为,他的事业不仅被电影公司毁了,也被他自己毁了。他内心觉得,他们的婚姻出了问题。他实在太安逸了,太厌腻了,在这种环境里他的才华难以发挥。于是,他决定去西班牙。

    他作为旅游者去了前线。在那儿的一年虚度了,他想拍的影片根本无法投入拍摄。他常常说:“这战争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鹿苑简介 >鹿苑目录 >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