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后发制人”的杀伤力
了,你毫发无损,还不是因为你跟皇帝关系近!对曹彬、对赵匡胤的影响都不好。如此,曹彬背负了“杀降”的罪名,对将军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污点。两国开战强调师出有名,仁义之师,动不动杀降那不成刽子手了,从而失去了军事上的政治优势。曹彬必须要把“杀降”的污点洗刷掉,所以领导召见他与潘美时,注意是有第三人在场时,曹彬才说出了实话拿出了证据。这里不排除演戏的成分,曹彬说“留老母亲一条命”纯属扯淡,以他与赵匡胤的亲密关系,绝不会落到弃市斩首的地步。宋太祖也是行伍出身,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将领有毛病不算毛病,反观如果一个将领没毛病,他才会担惊受怕。曹彬的理由最后落到了孝道上面,皇帝必然敬佩器重。一个能够与主将承担责任,能够忍辱负重、适宜地后发制人洗刷自己的污点,并且孝顺,懂得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将领,没有领导不重视。当时潘美在场跑龙套,他的作用就是替曹彬“宣传”这件事的始末。曹彬在这件事上的表演十分到位,火候拿捏恰到好处,谁也看不出来他的假,通过一次高明的演技,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一名好官员,首先要是一名好演员。
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名将曹彬的次子曹玮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夏州节度使李继迁叛宋,宋太宗问曹彬谁能去平乱,曹彬说我家二郎曹玮。太宗遂召时年只有十九岁的曹玮。曹玮率军至西门川,根据当时情况选择了伏击,痛打李继迁,一战成名。《石林燕语》记载,曹玮驻守秦凤路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的时候,属下将领赵德明反叛投敌,人心思动,曹营中有相当一部分士卒追随而去。当时,曹玮正在下棋,军吏来报称有叛卒投奔了赵德明。曹玮面色如常,继续下棋,军吏等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曹将军啥意思,只得立在一旁听候指示。曹玮走了三步棋缓缓地说,不用紧张,那是我派过去的,以后再有这种情况不用再报告了。消息传到赵德明那面,赵德明遂杀来降者,于是曹营再没有士兵叛变投敌。
曹玮身上发生的故事才真正地体现出了后发制人的杀伤力。后发制人说明当事人已经处于被动状态,他需要用这种方式扭转局面,防止自己的利益再受侵害。曹玮的属下将领叛逃,有士兵追随而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身为主将的曹玮,摆在他面前的是如何杜绝士兵继续叛逃,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棘手在于如果杀一儆百,势必造成士兵从心理上排斥主将,导致愈来愈多的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叛逃。如果不去制止,那更不可行。所以在军吏上报叛逃事件时,曹玮故作镇定继续下棋,脑袋里思考着如何后发制人,来了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巧妙地利用敌人之手断绝叛逃士兵之路,最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在于曹玮不动声色继续下棋这一片段上,演员需要有良好的心态,表现在外即是沉着冷静。突然间色变,完了,下面人看出了端倪,反应过来再去演就没意思了,都穿帮了。关键在拿捏火候上,一定要注意,必须给在场观众造成震撼效果,而后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曹家是将门,名将林立,诸如曹彬、曹翰、曹璨、曹玮等,一个比一个演技高超。曹玮的叔叔曹翰演起戏来堪称一绝。曹翰任幽州行营都部署时,开黑市赚钱,被贬谪汝州,以示惩戒。曹翰在汝州反省一待好几年,穷山恶水之地哪里有京城富足繁华。自己犯错在先,没什么好办法回京。正巧有这么一次机会,太宗密谕内侍官路过汝州去看看曹翰过得怎么样。内侍到汝州见到了他,曹翰一瞧翻身的机会来了,大演苦肉计,痛哭流涕,悔过自新,对不起皇上的培养与厚爱。曹翰说我知罪孽深重,承蒙圣恩不杀,死无以报,但现在我家人口众多,穷得丁当响吃不上饭了。我这里有一件旧衣服,随我征战沙场多年,抵押给你,借我钱十千,吃口饭,行不行?内侍官就笑了,说当然可以,借给你钱就是了,没必要拿什么抵押。曹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