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懂得如何处理身边的“小事”
不一样,属于世交啊!王德用进献美女的确有这事儿,在朕左右,亦甚亲近,且留之如何?哪知王素不领情,反而说臣之所论正恐亲近。气得宋仁宗无话可说,他在真宗祭日时表现孝道,百善孝为先嘛,同样清楚万恶淫为首,找不到任何反驳谏官弹劾的理由。如果强行留在身边,那么以前做的形象工作会因此毁了,别假装清心寡欲了,你就一色魔。宋仁宗只好退让一步说王德用所献之女,各支钱三百贯,即令出内东门,行了吧?宋仁宗抬起袖子假意哭了两声,王素见领导服软了,也给了他一个台阶,说陛下既然同意臣的意思,没必要那么着急遣之。言下之意,就当我没说。宋仁宗笑道,虽然我是皇帝,但也是人啊!如果那名美女黯然神伤不肯离去的话,那这事儿就过去了。王素点头答应,然而万万没想到内侍官动作迅速,回报宫女已经走了。宋仁宗这个恨,又拿他们没办法!一生气连续遣宫人三十多名,给王素一个正面答复。
宋仁宗说得挺实在的,领导也是人,当然少不了人性的东西。没办法,谁让你坐在了那个位置上,必然会有很多人在意你、关注你,因为自古以来各种天王巨星都没有政治明星的点击率高,所以最高领导必须要做出一个体谅下属的形象来,哪怕是演个样子,那也表示你做了,总比没做要强。《后山谈丛》中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宋仁宗请客吃饭,当时有一官员进献了蛤蜊。其时是秋天,海鲜运送到京师着实不易。宋仁宗顺便问了句,这玩意多少钱一个?官员照实回道每个千钱,一献凡二十八个。宋仁宗这么一算,登时拉长个脸,把筷子一撂说,反腐倡廉是我朝一直提倡的长期工作目标,今天这一筷子下去就要二十八贯钱,吾不堪也。于是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宋仁宗演了一把,变相体谅了下属,首先来说官员进献海物,一片赤诚之心天地可鉴,但这与本朝倡导的工作目标相悖,作为领导的又不能把那名官员拿出去斩首示众,那样的话以后谁还敢跟你一起吃饭呢?如果处理该官员,则又与人情相悖,处在两难的境地。再者说从文中能看得出来,蛤蜊已然做好了只等下箸。浪费有罪,恐怕宋仁宗应该清楚,但是为了达到“戒尔辈为侈靡”的目的,只好忍痛割爱,秀一把!
体谅下属这块儿众多帝王都会,必备演技之一,需要注意演技的火候及现场感的把握。如果演得太假,则给下属一个做作的姿态;如果演得过于含蓄,下属很可能领会不到领导的精神。在这方面宋哲宗做得最佳。《石林燕语》记载,宋神宗驾崩了,契丹派使臣前来悼念。当时哲宗初立,只有九岁,因契丹人穿的衣服与宋人不同,宰相蔡确担心宋哲宗乍一见害怕,就形容了下契丹人的形象,阐明此事。连续说十多句,只见宋哲宗不闻不问,看来小皇帝的确害怕了。蔡确说完话,哲宗突然问道,他们是不是人?蔡确回答当然是人,只是他们是夷狄。哲宗大气凛然地说,既是人,怕他做甚?蔡确心里的包袱一下子落了地,他的担忧忽然变成了恐惧,悚然而退。
宋哲宗当时是个孩子,可能真心说了这句话。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他从小生长在深宫内院,耳濡目染了一些权力斗争,一定从父亲神宗身上学到很多为官之道。纵观一生,宋哲宗是位少年老成的皇帝,有乃父之风。十七岁执政,追贬了死去的司马光,将苏轼、苏辙等变法反对派赶出朝廷,重新启用改革派,恢复了熙宁变法中对人民有益的条款,停止与西夏谈判,出兵征讨,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可惜二十四岁病逝。宰相蔡确反反复复地解释,无非是怕我一小屁孩没啥政治经验,给大宋丢脸。哲宗用实际行动告诉他,我虽小但别小瞧了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