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道德战”中的防守与反击
如有似此之人,当重决配。其所受小报官吏,取旨施行。令临安府常切觉察禁戢,勿致违戾。”这次朱熹遭到了小报的攻击,小报把理学大师朱熹描写成一色魔,先与儿媳妇通奸,又与唐仲友争风吃醋,打死了名妓严蕊云云。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唐仲友是幕后黑手,但要知道唐仲友的学派架势也很大,粉丝弟众也成百上千的。更值得怀疑的是,小报报道的新闻时间段就是唐仲友与朱熹相互进攻的时候。朱熹在强大舆论的压迫下,选择了辞职。
朱熹身上发生的事件与前文所叙述的欧阳修的事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皆是利用道德进行攻击和反制。剖开道德这层伪装能够看得出来,官员丢官无非是利益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身利益,要么是团队利益,要么是皇权利益等等,但在众多利益元素角逐的过程中,道德常常作为一个有效的突破口,被各方政治高手利用。当年晋王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多年,在京城的政治势力日益强大,强大到赵匡胤为之侧目的地步。有朝一日他忽然驾崩,传位于子,恐怕地位难保。赵匡胤遂提出了迁都之说,以开封无险可守为由,主张迁都洛阳。这是有效削弱晋王势力的一招,一旦成功了效果将会极为明显。面对二哥的进攻,赵老三仅仅说了一句话,轻松化解了这场力量角逐,赵光义说安天下在德不在险。赵光义的话赵匡胤无法反驳,没有足够的力量驳倒他,因为人家高举道德的旗帜。我们一直视为崇高的道德精神,只不过是官场中的斗争工具而已。甭跟官员谈道德,他们之间只讲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