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7.身正也怕影子斜
    “文章四友”中的苏味道,他的孙子不如杜审言的孙子杜甫那么有名气,但他的后人是中国文坛罕见奇才——眉山三苏,苏东坡为其代表人物。苏轼的文人性情更为严重了,他因未能看清熙宁变法的大形势,写文章讥讽阻挠新法,不知深浅地试探宋神宗的改革魄力,结果可以预见,被革新派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从他的《湖州谢上表》及其他诗作中断章取义,罗织了罪名,以“谤讪新政”被御史台查办,这就是宋代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三十九人受到牵连,主要有司马光、张方平、范镇、黄庭坚、王诜等人。苏轼身陷囹圄四个月,经过多方斡旋,被贬黄州。宋神宗去世后,哲宗即位,苏轼被召回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临行前有人嘱咐他一句,愿君至杭少作诗,恐为不喜者诬谤(《明道杂志》)。经过一次打击,也该明白官场险恶了。到了杭州之后,闲着没事喝酒赏花练书法,别瞎写诗诽谤朝廷。说这句话的人是名相文彦博。

    文彦博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其诗作在宋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著有《文潞公集》。文人出身的文彦博身上看不到文人的通病,反而深谙官场之道,游刃有余。或因他读书很广学问很深,所以思路开阔,看清了官场的真实面目。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将入相,前前后后长达五十年之久。执政得体、处事圆滑、恩威并施,写得一手好文章,练得一手好书法,还能带兵打仗,八个儿子、三十九孙进入朝廷,皆居要职。文彦博无疾而终,享年九十二岁,为北宋名相的杰出代表。《宋史》赞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文彦博,字宽夫,河北东路汾州介休(今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县)人。文彦博祖上本姓敬,先祖仕宦后晋,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之讳而改姓文。赵匡胤建立大宋,结束了长达两百年的军阀割据局面,文彦博恢复本姓,没想到赵宋翼祖中有个叫赵敬的,再次避其讳又改姓文。文彦博于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第,以大理评事知绛州翼城县,先后知榆次县、通判兖州等。

    兖州这个地方产墨,是文人士大夫的最爱。任满回京述职的文彦博没少带回去,他不像同年包拯“不持一砚归”那么实在。书写公文离不开墨,北宋中期每枚墨的市场价在十贯钱左右,好一点儿的墨可达三十贯。文彦博回京述职,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吕夷简一见奇之,直截了当地问他,有带兖州墨回京吗?吕夷简是太宗时名相吕蒙正的侄子,宋仁宗即位时尚年幼,由太后临朝听政,《宋史》载:“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吕夷简辅佐执政,对北宋中期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吕夷简与文彦博一样,同是文人士大夫出身,但身上没有文人情结,要不然也不能做宰相长达二十年之久。吕夷简一眼洞穿了二十八岁文彦博的小九九。文彦博非常识时务,次日献墨。文彦博拿着墨,吕夷简也不接,就在那儿熟视良久,大有看手相的意思。《梦溪笔谈》也是这么记载的,称“盖欲相潞公手也”,给一桩雅贿事件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宋代士大夫之间相赠礼物稀松平常,只要数额未到大得令人发指的地步,大家是默许的。就好比朋友从地方回京带点儿土特产送你两只烤鸭,人情所致可以理解,同样朝廷大员默许地方官带礼物进京。吕夷简主动“索贿”实际上是在试探文彦博,看看这位后生是否上道。如果文彦博具有文人情结,估计得写首诗骂他一顿臭不要脸的,这是当朝老宰相暗中教了他一招为官之道。文彦博心领神会,借着“献墨”的机会,让领导给看看手相。明道二年(1033年),文彦博留在了京城工作,任殿中侍御史,主管监察的。文彦博从老领导这里学会了这招,后来用到了刀刃上,遂登堂入室,直达相位。

    三十五岁时,文彦博以户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庙堂往事简介 >庙堂往事目录 > 7.身正也怕影子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