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5.京城的幸福生活
烟。宋代的盐主要有三种,颗盐(陕西路所产的解池盐及河东路盐)、末盐(海盐)、井盐(四川生产)。官方盐质量粗糙,往里掺沙子,对广大人民群众十分不负责任,价格又高得离谱,所以老百姓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买私盐也不买官盐。西夏出产的青白盐价格十分低廉,冲击着大宋盐业市场,双方因此爆发过军事冲突。

    据程民生先生著作《宋代物价研究》载,开宝九年(976年),颗盐40文/斤,解池盐44文/斤,海盐47文/斤。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解池盐55文/斤。庆历八年(1048年),京师盐价40文/斤。大观四年(1110年),京师盐价45文/斤,西夏盐价15文/斤,辽国盐价11文/斤。宋帝国其他地区盐价各异,多在6070文/斤,个别地区为200文、400文、700文不等,如秦凤路西安州盐价竟高达2贯/斤,换算成人民币是很吓人的数字。

    北宋中期仁宗时米价300文/石。宋代一石为92.5宋斤,一斤16两。一宋斤的重量不固定,初期1宋斤680克,中期1宋斤640克,南宋初期1宋斤625克。由此计算,北宋中期1石=92=5宋斤=118.4市斤≈120市斤。现在好一点的米价格在3.005.00元/斤。由此得出,北宋中期仁宗时300文钱大概等于3606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因物价时有波动,亦有通货膨胀、耕地面积、亩产数量等因素,所得数值仅供参考。

    首都的地缘优势再一次凸显,针对京师盐价,官方设有都盐院,起抑制和调平盐价的作用。都盐院有大量囤盐,当市场盐价低于35文/斤则“敛而不发”,盐价超过40文/斤,则大发库盐,以压商利。这种幸福生活只有在具有地缘优势的京师才能享受到。《梦溪笔谈》记载,宋太祖曾降墨敕,允许民间贩卖私盐,不许官方买卖,地点仅限于河北路。宋仁宗又有批诏云:“朕终不使河北百姓常食贵盐。”河北父老,皆藉火焚香,欢呼称谢。这条规定经年不变,恩泽京畿老百姓百年之久,所以靖康之变“二圣”(宋徽宗、宋钦宗)离京之际,沿途老百姓头顶焚香数十里,哭送赵天子。

    北宋仁宗时米价每石300文,同等价钱可买短褐一件(类似t恤衫加短裤的粗布衣服),可买两份诉状,可到甜水巷卜一卦,可买三斗蜜酒,可到店宅务(国有廉租房)或主户(拥有开封户口的居民)那里租一间房子。御史中丞张方平雇佣一位女仆,“女仆随身衣装,自直百千”,仅给女仆置办全套衣服竟高达100贯。

    在京城生活,有幸福优越的一面,自然也有水深火热的一面。如房价高得离谱,真宗咸平年间前朝宰相薛居正的后人以5000贯把宅子贱卖给了当朝宰相向敏中。神宗元丰六年开封府拆迁城墙三十步内的建筑物,共计赔偿拆迁款22600贯,有130户左右得到拆迁款,平均一户民宅价格最少为173贯,这还属于较偏地段的民宅。

    <hr />

    注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庙堂往事简介 >庙堂往事目录 > 5.京城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