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临近子时,土豆和红薯都分切完毕,玉米也全都完成脱粒。
老?徐让人取来最大?的水盆,把玉米粒全都倒在水里,筛掉上浮的,留下沉底的,再铺开?晾干备用。
这?样,农户们可以做的事?情到此结束。
老?徐通知他们抓紧时间休息,明日一大?早有更多事?情要做。
小徐在桃庄附近走?了?一整晚,选出了?所有适宜播种的土地,插上小旗子做好标记,嘱咐译语人要把这?些看牢。之后,就和老?徐一起睡在大?皮卡的驾驶室里。
译语人组被官员们安排的简易房里。
司农寺的官员们只恨时间不够多,连夜整理笔记,一夜未眠。
破晓时分,国都城的钟鼓声传到山下,整个桃庄都热闹起来。
小徐和老?徐拿湿巾擦了?脸,就看到译语人组都醒了?,分了?湿巾和面?包牛奶给他们,当然吃完以后的包装,都装进分类垃圾桶。
译语人组吃着面?包,喝着牛奶,望着话?少的徐氏父子,不禁有些惆怅,不知道飞来医馆会在大?郢多久,会不会突然离去?
虽然他们年龄都不大?,但在飞来医馆当译语人的日子,一定是他们这?辈子最难忘的。
正吃着,司农寺官员们顶着黑眼圈,赶到大?皮卡这?边来问?安,望着他们的吃食直咽口水,这?些虽然看不明白,但感觉就是很好吃的样子啊。
徐氏父子和官员们打?过招呼,送给他们每人一份瓶装咖啡,熬夜人必备。
译语人替官员们拧开?咖啡瓶盖,示意他们直接喝。
官员们就着瓶口就闻到香甜的味道,一口下去,香甜浓郁的口感溢满口腔,不知不觉就喝完整瓶,只觉得精神大?振,哇!早晨可太美好了?!
老?徐又拿出袋装小面?包,分给他们。
一顿丰盛又充满力?量的早饭,司农寺官员们吃得齿颊生香,恨不得立刻冲到飞来医馆,向郑医仙买很多搁家里囤着,有多少买多少,价钱随便?开?。
而上山的农户们都有早食,早食由桃庄村民准备,司农寺负责所有花销,大?家各取所需。
桃庄山民陶五算下来,这?次招待上山农户的酬劳,够三个月的花销;所以他组织和准备得非常认真。
桃庄山民自认是最早进飞来医馆的大?郢人,有特别明显的自豪感,不论做人做事?都向医仙们看齐,特别踏实努力?。
所有人都吃饱喝足以后,小徐带人开?垦标记好的土地,用锄头边垦边说:
“红色小旗子种红薯;黄色小旗子种玉米;绿色小旗子种土豆。三种地的要求不同,使用工具也不同,成田、施肥方式更加不同。”
农户们立刻拿出带来的农具,请小徐农仙看看能不能用,该怎么用?如果不能用,铁匠也在,给出图纸让他们打?造就行。
司农寺官员们陪在徐氏父子身旁,注意着每个细节和要求。
于是,负责测量的、修筑田边的、赶牛犁地的、拿锄头翻地的……农户们干劲十足,一切行动听小徐农仙的,肯定不会错。
一个时辰以后,铁匠们得到了?新?农具的图纸,在禁军的护送下回到国都城,打?开?铁匠铺的门,甩开?膀子就是干。
而老?徐和小徐开?始琢磨,怎么因?地制宜,让大?郢百姓得到平价的农肥,同时又避免农家肥传播胃肠道传染病的问?题。
琢磨来琢磨去,没法两全。
小徐没办法,打?电话?给郑院长,下山前?他就提过,也不知道院长有没有放在心上?
郑院长乐呵呵地回答:“小徐,别担心,我们医院有三位化学专业的人才,他们之前?就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