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班无所谓,
反正飞来医馆有咖啡,重要的是播种。
郑院长没办法,安排了五个译语人下山。
小徐和老?徐两人领走了食堂仓库所有的红薯、土豆和玉米,装满了?徐家的大皮卡车从“天梯”下到桃庄,
五名译语人坐在皮卡的后面?,保护这?些珍贵的种子,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当农户们以及桃庄村民们看到天梯里缓缓驶出的大?皮卡时,都瞪大?了?双眼,
张大?的嘴巴能塞进一个鸡蛋,这?就是国都城里流传的力?大?无穷的“大?铁马”?
司农寺治下的老?农们,
第一时间认出坐在副驾上的老?徐,把夜灯戴在头上就跑了?过去,特别热情地打?招呼:“大?农仙!”
老?农们这?一跑,其他农户们也跑起来。
开?皮卡的小徐立刻踩刹车对译语人说:“把司农寺官员们请来,
让他们都回去,万一被车撞了?会死的!”
译语人组立刻下车,让农户们都退下,
同时请来司农寺的官员们。
一阵混乱以后,随着司农寺官员们的到来,又变得井然有序。
因?为司农寺少卿田进的按排合理,
司农寺卿沿用了?三个分组。
趁着日头长,老?徐负责教土豆组的农户们识别土豆的芽点、分切、然后埋在草木灰里保存。
于是,
桃庄农户家的菜刀以及各种刀具纷纷上阵,隔得老?远也能听到切土豆的声音。
小徐教红薯组的农户们识别红薯的芽点、分切与保存,在一对一教学、保证每个农户都能正确操作以后,小徐就去搬玉米。
食堂库房的玉米都是新?鲜的,没有经过蒸煮和其他加工,所以可以当种子种植。
小徐又教玉米组的农户们,怎样既快又好地掰玉米粒,并?保存。
司农寺的官员们知道农户们的特性,主簿和刀笔吏对着三种农作物画图、标注忙得不亦乐乎,官员们也分成三组,保证农户们的操作符合小徐农仙的要求。
而老?徐就监督官员们,看他们是真懂还?是假懂,这?些种子数量不多、每一块每一粒都很珍贵。
播种这?事?情关系到每位官员的前?途,自然每个人都非常认真。
译语人组遇上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因?为恶补期间和上任之后,学习内容涉及农耕的非常少,所以翻译起来就很困难。
好在,徐氏父子俩都很有耐心,翻译不了?就动手给农户们看,一点点纠正。
而译语人组在屡屡受挫以后,换了?思路,飞来医馆的物品,大?郢都没有,干脆全都读普通话?,也就是原音。
农户们第一次听有些困难,第二次听就容易得多。
教学和实践,翻译和理解,这?些难题渐渐理出了?头绪,也就不再那么难。
小徐背着一堆塑料的三色小旗子,拿着锄头,沿着桃庄附近的农田、荒地和山地走?走?停停,每到一处都用锄头刨出土来看,符合种植农作物的地,就插一根小旗子,再去看下一块地。
司农寺主簿抱着医仙们赠送的纸笔,跟在小徐后面?亦步亦趋,译语人则跟着他俩实时翻译。
转着转着,天色就暗了?,没多久,天就彻底黑了?。
大?郢的蜡烛和油都很贵,司农寺官员们也很抓狂,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农仙们会在傍晚时分下山,并?打?算连夜教播种啊喂,他们手里只有几盏灯笼和火把,不够这?么多人用的。
这?可怎么办?
小徐戴上了?头灯,走?到哪儿都不受影响,这?可把官员们羡慕得不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