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陛下,奴喜欢……”
“陛下,奴来拟清单。”
老人家们兴致勃勃地?点菜,开开心心地?写?,虽然他们也知道水土对植物很重要,但哪怕十样里能种成一样,推广下去,也是极好的事情。
很快,一张菜单就写?完了,呈到润和帝手中。
润和帝看?了两遍:“郑院长和金老在吗?孤有?事相商。”
译语人赶紧去通传。
不是想种就能种
郑院长和金老?走进抢救大厅:“陛下,
何事?”
润和帝把清单交到郑院长手里?:“郑医仙,开?个价吧,孤想买这些种子,
还想聘请农仙们下山指点种植,
多少铜钱财物都可以?。”
郑院长想了想,
拿出人?才统计表4.0版本,问经营新农庄的“小徐”叫到抢救大厅。
司农寺少卿田进,知道赠送司农寺腰牌的事件,当然也想见一下这位徐姓农仙。
没多久,
农户小徐带着腰牌来到抢救大厅,就发现自己被盯上了,尤其是还跪着的那位不知道什么官员,看自己的眼神像盯猎物。
“这位就是农仙?”司农寺少卿田进看着这位白?白?净净、戴着眼镜的年轻男子,
非常困惑。
郑院长知道小徐承包了将近两百亩地,现代化种植,
农场旁边就是农家乐,还是小学的课外?实践基地,方方面面都做得有声有色。
“郑院长,他?们想种什么?”
郑院长把翻译好?的清单递给小徐。
小徐看了一眼就开?始摇头:“这边的气候与土壤,
养不了茼蒿、茭白?这些水边作物……”
“小蕃茄和各种菌类,需要大棚,施肥控水种植技术要求也高,
他?们也种不了。”
小徐说一项,划一项。
译语人?努力翻译和解释。
润和帝和老?臣们虽然知道“淮南为柑,淮北为枳”的道理,
但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这么多不能种。
划到最后,
小徐的清单上只剩了三项,还给郑院长:“他?们没有施肥、保水疏水的概念,也没有化肥、农药等必需品。种了也是白?种,真的。”
郑院长知道,这是事实。
金老?补了一句:“总有可以?种的吧?”
小徐点头:“按大郢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农民能种并且种好?收好?的也只有土豆、红薯和玉米。”
“这三种农作物对水肥的要求不高,耐旱耐涝,红薯和玉米在高海拔地区也可以?正常种植。收割方便,储存要求也不高。”
“哦,发芽土豆有毒,不能吃。”
译语人?卡壳了,金老?翻译得也有些艰难,上次农事是画师柴齐和魏璋一起翻译的,现在魏璋在国都城,柴齐进山去了,这可怎么办?
小徐看着一脸茫然的大郢人?,就知道他?们没法翻译,看向郑院长:“郑院长,能不能让食堂送些玉米、红薯和土豆来?”
十分钟后,三小篓玉米、红薯和土豆装在小车上,推进抢救大厅。
食堂大厨们听说是解释给大郢人?听的,除了送了生的,还送了煮好?的玉米、红薯和土豆过来,每人?一小盘纯属尝个味儿。
小徐拿出手机,播放一段高山的视频,指了指玉米和红薯,这图文并茂的说明效果非常好?用?,司农寺少卿田进看懂了。
小徐又播放了偏旱高原的视频,同样指玉米和红薯;之后再放平原地区的视频,指向土豆。
抢救大厅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