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医疗条件不可能与平时?医院相并论,能截肢保命已经算是幸运的,即使?这样,能保命的也不多。
现代救援尚且如此,大?郢就更别提了。
别说救护车只有一趟下?山返回的柴油,就算开启无限供油系统,现在?立刻组织医护、物资、药品等等下?车,从国都城出发赶到剑南道,寻找安全的地方搭医疗帐篷,能救的人几乎没?有。
反而?是后续水源污染,引发瘟疫和二次灾害的预防更加重要。
金老联系国都城的太子,详细询问了剑南道震区的各种情?况,并作了记录。
而?抢救大?厅里的“老臣们”都在?剑南道当过?官,对那里的各个层面都非常了解,不论金老问什么都能回答。
郑院长根据记录,剑南道的特点?,与抢救大?厅的各科医生、魏勤一起?,制订了“二次灾害”的预防方案,以及用得上的药品、静化水源的化学品等等。
因为魏勤在?医院生活的时?间最长,对各种物品的使?用熟悉得多,由他带人将这批物资送去剑南道,指导当地官员和百姓使?用最合适。
润和帝钦点?魏勤,再带三?名?译语人,带上物资赶去剑南道。
而?卢祭酒的三?位好友,在?飞来医馆一日游以后,对译语人也好,还是对医仙们也好,都非常放心。赈灾是大?事,一刻都不能耽搁,都催着魏勤赶紧出发。
不仅如此,医护们听说魏勤他们要去震区,那里还余震不断,凡是有电动车的医护们贡献了自己的头盔,除了安全带回来,没?其他要求。
于是,魏勤拿着方案,去中央药房领取各种药品,又用录音笔录下?了药剂师讲解的使?用方法,再去供应科领各类物资,带了两列禁军从“天梯”下?山,誓用最短的时?间抵达剑南道震区。
另外,郑院长还与润和帝达到协议,剑南道震区危重病人可以直送飞来医馆,当然,前?提是病人们能撑到这里。
润和帝趴在?抢救大?厅的窗台旁,看着大?批物资运送离开,又拿手机联系太子。
……
太子深夜挨训,第二天又是太极殿的早朝,朝会上的气氛非常压抑。
要与户部商议赈灾、减税或免税、灾后重建等各种事宜的花销,还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春种。
虽然剑南道不是大?郢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但是一地震说不定连地都没?了,春种可怎么办?
还有,剑南道矿山多、盐井也多,百姓伤亡、房屋倒塌和重建等等事情?,一桩又一桩,说都说不完,更别说做了。
阁老、户部和工部官员听得脑袋嗡嗡的,这段时?间大?家都忙得脚打后脑勺,因为太子注重实效,还了解文武百官的特性,盯人做事,一盯一个准。
太子深谙用人之道,每日与群臣一起?处理政务,连飞来医馆的药都是药盒提醒了吃的。
太子殿下?大?病初愈都不能好好休息,官员们哪个好意?思喊累叫苦?只能天天加班,连休沐的假都不放了,攒攒吧。
一大?群人都围在?书?房时?,太子又收到润和帝的电话,这次倒没?骂,但是当听说飞来医馆送了大?批物资、派了魏勤、译语人和禁军去了剑南道,满座皆惊。
太子不由捂了胸口,魏勤是太子妃魏勉的亲弟弟,也是大?病痊愈,性情?耿直又仗义,确实是不错的人选。
可是剑南道余震不止,万一魏勤出了什么事,也不好给魏勉交待呀!
太子身旁的魏璋也惊了,派谁去不好,偏偏派魏勤去?不对,不对,正好让他出去历练。
毕竟,国子监的优秀学生是不需要参加春闱,也不用榜上有名?以后做替补,可以直接入官场的。
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