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文中肺叶切除术的资料来自网络搜索,以及《外科手术学》。
.
关于肺癌手术发展史:目前常见的TNM分期系统,也就是分早期、中期、晚期这回事,最早是1943—1952年间提出,并在之后许多年完善,在1195年是没有这回事的,癌细胞则是在1912年,由法国医生加斯顿·奥丁发现、分离和培养,1195年依然是没有的,也是在1912年,英国医生们完成了首例因肿瘤而进行的肺叶切除术,但那时候依然是没有消炎药的,所以虽然手术成功,但患者死于脓胸。
接着在1933年,一位医生在治愈一例癌症扩散较广的病人后,提出他的理论,只要切除得够干净,肺癌就可以被治愈(这个倒也没错,但是切太多也很要命啊),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医生会对病患进行非常彻底的手术,胸一开就是全肺摘除术,不会像文中只摘除了右肺的上肺叶,而是整个右胸一起摘,即郎追设想的那种全肺都切。
但全肺切除手术的风险远高于只切肺叶,虽然人体有设计冗余,剩一半也能用到老死,但别的不说,光是一半肺没了时,血循环集中到这剩下的一半,对心脏的压力便可想而知,病人术中直接心脏停跳的记录也不少,直到50年代,才有医师开始提出,全摘固然安全,但肺叶切除术同样能治愈肺癌,且更安全,但全肺摘除这个风潮还是刮过了50年代。
文中正处于一个很古早的时代,1195年,大清还在,癌细胞没被发现,医生们在比现代更黑暗的夜中摸索探寻前路,因此文中手术可能显得有点……原始,而且冒险的指数很高,病人也是抱着九死一生的心态上台,但幸运的是,他们用勇气和努力争取到了成功。
.
吃中药治好哮喘是蘑菇一位表哥的事,他是80年代生人,2岁的时候哮喘,在市中心医院找一个八十多岁还在坐诊的老大夫开方子,吃了8毛钱的药(好便宜!),好了,现在四十多岁了,一直没有复发。
第22章
左耳
“寅寅,我的阿玛尼耳朵不好了。”
让一个孩子愿意付出头疼一整天作为代价,也要强行通感的原因,是她的妈妈病了。
狭小的房屋里,知惠侧躺在被褥中,眼角带泪,神情担忧。
郎追看了看她的面色:“你这边不能请医生吗?”
知惠:“不行的,妈妈说她的病不祥,不能让人知道。”
德姬在后院中本就艰难,有头疼脑热时,不仅主母不会为她延医问药,连男主人也会嫌弃她扫兴,为了女儿,德姬已习惯忍耐。
甚至于当德姬出现听力问题时,都没有知惠以外的人发现。
她是这座院落的隐形人,夫人和奴仆不爱搭理,丈夫也极少在言语上和她有所交流。
郎追知道她们困难,也不多言,直接问:“什么时候开始听不见的?两边耳朵都听不见了?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吗?”
知惠将母亲的事记得很清楚:“从十天前开始,我站在妈妈左边说话时,她会听不清,她总是不开心,也睡不好,她总是忘不了被倭寇抢走的日子,经常做噩梦。”
郎追心里记着,夜寐不安,多梦,情绪不舒。
知惠道:“妈妈生我以前流过一次产,会和那个有关系吗?”
什么?
郎追在心里用英俄泰三国语言骂了当初劫走德姬的倭寇,斟酌着说道:“不好说呢,但你都三岁了,应该关系不大。”
知惠补充道:“她会头痛,后脑勺和脖子,还有揉左边的额头。”
小姑娘用手比划着母亲常揉的痛处。
郎追:左颞部、颈椎都有不适,怀疑偏头痛和肩颈肌肉紧张,不确定是否是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