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13章
良善,心怀天下,与那些汲汲营营只为家族谋利的士族大不相同,对于新法也是赞同的。

    一时周玄英面色也肃穆下来:“陛下放心好了。”

    “崔五必不负臣,臣亦不负陛下。他虽是文臣,他弟弟当年在凉州从军,是臣从吐谷浑人的马蹄下将人救了出来。也是因为此事,他才对臣肝脑涂地。”

    女帝微微颔首:“那就这么办吧。”

    “此事不宜对外泄露,就咱们几个人知晓即可。届时,让楚淮舟把谢明庭放出来,就扮成他弟弟去赴鸿门宴。”

    事情就此决定下来,对于叛党的阴谋,女帝佯作不知,接下来的一个月也按部就班地处理着公事,继续在江南推行改制。

    如高耀等人所料,倒了一个谢明庭,新法却未因此而中止。身为尚书令的楚国公周玄英亲自接过了新法的担子,继续着他前时制定的种种政策。

    而这一月间,弹劾他的折子也如雪片纷纷扬扬地飞进了徽猷殿,堆满了女帝陛下的书案。

    至于事项,无不是捕风捉影、胡编乱造,誓要痛打落水狗。譬如煽动他从前判过的犯人出来翻案,指责他徇私枉法,收了原告的钱云云。再如从他的诗文集子里断章取义,诬陷他对圣朝不忠。甚至罗织了他十条罪状,分别是强占弟妹、知法犯法、傲慢无礼、前倨后恭、不尊君主、不友同僚、妒贤嫉能、排除异己、企图专权、结党营私等等,看得女帝陛下冷笑连连,却都全予不表态,径直扔给了御史台去查。

    武威郡主弑夫的事情也被翻了出来,要求严惩的同时,顺带攻击了谢明庭的不孝,竟对母亲杀死父亲之事知情不报。

    对此,女帝则是照单全收,嘱咐御史台与京兆府严审,借此正好拖延时间,延缓他流放沧州的启程时间。

    但随后京中就开始爆发大量流言,将对谢明庭本人的攻讦上升到新法上,指斥新法加重百姓负担,致使江南流民遍野、民怨沸腾,坚决抵制新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再加上今年河北道久旱不雨,京中流言四起,言上天震怒,降下惩罚,若停新法,十日内必有甘霖降世。

    正是闹得不可开交之时,江南的驿使却进了京。

    驿使带来了一封由义兴百姓所上呈的万民书,请求朝廷赦免谢明庭的罪过。

    那是一匹长长的白练,以血写就的请愿书后,是郡内万余名百姓联名请愿的指印。

    原来,早在谢明庭被下狱的半月后,他获罪的事就传至了江南。义兴郡的百姓虽然惊讶于长官的私德有亏,但因了他在郡内两年的兢兢业业晨兢夕厉,仍是坚信他的为人,遂联名上书,请求朝廷赦免他。

    义兴郡如今主事的郡守是原来义兴郡下属永世县的县令陆宁,谢明庭走后,就向朝廷推举了他,陆宁原就对他忠心耿耿,如今长官落难,自然主动接过担子,组织完百姓签好请愿书后,一路快马加鞭送来了朝廷。

    那请愿书上更写了许许多多谢明庭的好话,自然——多是他在郡中一心为民以及新法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好处。义兴郡的百姓甚至淳朴地请求,如果朝廷执意要将他流放,不若再将他贬至义兴来,他们仍愿做他的子民。

    女帝遂趁机将请愿书在朝堂上公之于众,随后又悬之北市,让全京城的百姓亲眼瞧见远在千里外的江南百姓对于新法的认可。反对新法的大臣自然哑口无言,而那些“新法是劳民伤财”的流言,也就此渐渐平息。

    ……

    朝野为新法闹得不可开交的一月间,识茵已经搬进了城南安业坊表兄苏临渊的家,虽和母亲、妹妹挤在一间小院,日子也不比从前在陈留侯府之中惬意、事事有人照料,一应闲杂事都得自己来,但有家人陪伴,也不觉得累。

    谢云谏不怎么来看他们,她如今已被官府判处和谢明庭解除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折春茵简介 >折春茵目录 > 第1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