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卒于岭南之战,时年二十五。】
谢慎出征时,他的夫人沈莺已有身孕,不日便要临盆。
而谢玉尘,正是他的遗腹子。
在谢慎的遗物被送回上京那日。
沈莺挺着孕肚,接过那把陪伴谢慎出生入死的长枪。
长枪上的红缨似血。
人群中央,沈莺朗声道:「亡夫为国身死,沛国公府断后,大义感天动地。
「我知今日某些见不得光的蝼蚁正躲在暗处。
「我只期盼,此生,你们良心难安。」
当夜,沛国公府走火。
连同谢慎的牌位一同被烧了个干净。
偌大的国公府只有沈莺一人活了下来。
而沈莺的父亲沈太傅,因罪被流放千里,死于途中。
接连遭受打击的沈莺突然早产,在一片死气中生下了谢玉尘。
六年后的春夜。
沈莺因忧思过度,自戕于火海之中。
父皇心存不忍,便将谢玉尘收为义子,养在皇后宫里。
史书记载,天合十一年。
十六岁的谢玉尘请旨出宫,与谢慎旧部一同镇守南境。
也正是在那一年,他于南境大雪中救下了我。
名为「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24
人们常说,后宫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被困于那里的女人在杀敌一千的同时,亦自损八百。
今日这个妃子流产,明日那个美人的皇子溺亡。
她们斗到最后,父皇膝下只剩下一个皇子。
便是元昭。
天合十五年。
身体康健的父皇突遭恶疾,缠绵病榻许久。
有朝臣劝父皇早日立嗣。
然而彼时,元昭将将十岁,如何担得起一国之君的重担?
是以,以周容为首的几个文官联名上奏——
望父皇以大局为重,趁早立他的胞弟荣王为太子。
我也曾看过《周国史记》中有关当年二子夺嫡的记载。
彼时,还是三皇子的父皇与大皇子明争暗斗。
于父皇一母同胞的荣王倾尽全力,助父皇夺得太子之位。
盘龙殿中,父皇对着周容等人怒吼一声:「滚!」
那日,他下了一道密旨,召谢玉尘回京。
我不知道父皇与他说了些什么。
只知道在谢玉尘走出盘龙殿之后。
元昭被立为太子,而谢玉尘被父皇亲封为摄政王。
上辅佐朝政,下管治百官。
若有人心存异心,谢玉尘可先斩后奏。
当晚,父皇殡天,大雨下了整夜。
我跪在雨中,哭得快要昏厥。
下一瞬,头上的雨忽然停了。
一把青绿色的纸伞出现在我发顶。
而后,那人掀袍跪在我身旁。
他一手撑着纸伞,另一只手伸到我膝下,用掌心隔绝了地面的凉意。
谢玉尘什么都没说,我却哭得更加伤心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