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81章
候,她还想跟着呢,以为我说不能带她一起去是逗她的。”

    夏启航对这个女婿可以说是十分了解了,拆台道:“敏敏是个聪明孩子,你要是没逗弄她,她能当真?”

    戴誉嘿嘿笑。

    他出门的时候,答应了一箩筐的条件,才让他闺女重新露出了笑模样。

    这次赴欧考察是由几大部委组织的,主要由机械部牵头。

    三人刚出了火车站就被机械部的人接去部里培训了两天。

    一是反复强调纪律,二是教大家学几句外语。

    他们这次的目的地是西欧的几个航空强国,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大多会说俄语或英语,但是欧洲的小语种就很少有人会了。

    机械部特意从外语学院请来了几位小语种老师,给大家突击外语。要求众人至少要学会问路,不至于与大部队脱离的时候走丢了。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呀!没想到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得多学两门外语!”一位看起来跟夏启航年纪差不多的领导感叹道。

    “不收学费多学两门外语还不好!”另一人调侃道,“以后咱们这些人都是同学,也算是有过同窗之谊了!”

    他们这个代表团的规模和规格都相当高,除了二机厂这种部属工厂,还有好几个部属研究机构以及军工厂的代表。

    整个团里有将近三十人,这些总工院长主任的年龄都不小了,戴誉在其中算是最年轻的。

    值得一提的是,戴誉还在会议室里碰到了一位半生不熟的人,首都航空研究院的董院长。

    董院长见了他就打趣地问他研究生考试复习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在研究院看到他。

    戴誉只说要先完成厂里的工作,打着哈哈混了过去。

    在北京呆了三天,集中学习和开会,又将这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交代清楚,这个代表团就登上飞机出发了。

    “造了这么多年飞机,这还是我第一次真正坐飞机呢!”坐在机舱里,黄轩小声跟戴誉念叨,而后问,“戴工,你坐过飞机吗?”

    坐过,但戴誉只能摇头说:“没坐过。”

    既然大家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黄轩心里平衡了。

    他们这一代的科研人员基本都没见过什么世面,不像夏启航他们,要么年轻的时候有过留学经历,要么参加过其他高访团。所以,人家那些老同志不但坐飞机的时候很淡定,下了飞机见到满满的异国风情时,也表现得十分坦然。

    从机场到酒店的一路上,黄轩都扒着窗户张望窗外的风景,恨不得掏出照相机,将倒退的建筑都一一拍摄下来。

    觑一眼身边闭眼假寐的戴誉,黄轩用手肘拐了他一下。

    “你快看外面多热闹,这会儿还睡什么啊,回了酒店再睡也不迟。”大巴车等待红灯的时候,黄轩指着窗外的摊位说,“你看他们吃的那个看起来还挺好吃的,一会儿咱们也买那个吃。”

    也许是觉得戴誉与自己都是土包子,黄轩在戴誉面前丝毫不加掩饰。

    戴誉在飞机上没休息好,这会儿脑袋嗡嗡的。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无语道:“那是甜筒冰淇淋。”

    “你咋知道?”

    “……”戴誉,“报纸上介绍过。”

    他们这次的行程非常紧凑,三个国家的三所大学,二十几家航空工厂,十来个研究所,要在一个月之内参观完。

    任务十分艰巨。

    不只戴誉在假寐,除了异常兴奋的黄轩,车上的大多数人都在养精蓄锐。

    他们第一站抵达的是联邦德国。

    到了德国接待方安排的酒店以后,领队又将所有人召集起来,开了一个短会。

    “大家抓紧时间休息,今天开始就要进入战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零年代大厂子弟简介 >六零年代大厂子弟目录 > 第1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