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2章
读傻了,有些不切实际的天真;孙应奎、曹汴虽然油滑,但绝无暗算首辅的能耐,要不然,他们的官职早不止给事中了。无论薛侃还是孙、曹,都不会没事编排首辅的闲话,在他们的视角,这些多半是真的。

    但是却不能这样和皇帝说。在皇帝看来,他身边所有人,文官、武官、勋贵、藩王,到皇后、妃嫔、宫女、太监,每一个人都可能欺骗他。如果首辅都在说假话,那怎么知道这两个小官说的是真话呢?

    陆珩要做的就是顺应皇帝的内心,说这些人确实有可能欺上瞒下,需要严查。

    陆珩的话无疑就是皇帝想听到的答案,皇帝神态微微放松,说:“你言之有理。大皇子刚刚降生,这些人就不安分了,你去查他们私底下都做了什么,朕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在搞鬼。”

    张敬恭和夏文谨各执一词,张敬恭说夏文谨有意拥护太子,而夏文谨这边的证据显示,是张敬恭提前给夏党下套。皇帝谁都不相信,他需要知道所有事情的经过。皇帝信不过刑部也信不过内阁,唯独陆珩查,他最放心。

    陆珩眼眸动了动,知道这桩事闹大了。现在皇帝心情变幻无常,正在疯狂怀疑身边人,在圣前待得越久越危险。陆珩领命,赶紧找机会离开。

    陆珩出来后没多久,听手下说皇帝又分别叫了武定侯郭勋、内阁大学士翟銮进宫。陆珩通过锦衣卫的消息渠道还知道,司礼监掌印秦福也去了。

    不用想,他们肯定和陆珩看的是同一封折子,陆珩慢慢琢磨这几个名字,意味深长地“啧”了声。

    不出意外,接下来薛侃案就由这三人接手了。皇帝并不是随意叫人的,郭勋是勋贵及武官之首,内阁中张敬恭和夏文谨都牵涉案情,所以皇帝叫了内阁另一位老好人翟銮,算是试探文官的立场。而秦福,是司礼监掌印兼东厂总督。

    本来只是一个迂腐文人上折子请立太子,张敬恭借题发挥,想趁机扳倒和他政见不合的夏文谨。结果没兜住,事态一下子扩大了。

    皇帝以前没儿子,没考虑过这些问题,现在经由张敬恭一闹,皇帝突然意识到,他该考虑臣子站队的问题了。

    皇帝将武将、文官、太监一起拉入立太子风波,不遗余力将水搅浑。这看似在查薛侃,其实,这是对全朝官员的一次摸底大考察。

    或许这其中还有陆珩。皇帝明面上将案子交给郭勋、翟銮、秦福,私底下却让陆珩暗查,何尝不是在考验陆珩呢?

    伴君如伴虎,名副其实。

    陆珩叹气,真是麻烦。真不怪陆珩看不上这群人,明明什么事都没有,他们偏要自己生事。经过这一次,不知道他又要老几岁。

    因为被迫卷入这群老男人的勾心斗角,陆珩回府时脸色都很不痛快。饭后,王言卿沏了杯茶,放到陆珩身前,问:“哥哥,朝中又有什么烦心事了吗?”

    陆珩知道瞒不过她,索性直言道:“是一桩案子。一个文官上书请立太子,皇上不豫,命我查其中猫腻。”

    王言卿静静看着陆珩,等着他接下来的话。她知道,能让陆珩过问的案子,不会这么简单。

    果然,接下来陆珩就说:“负责审问的给事中无意听到文官和探监之人争辩,其中涉及张、夏两位阁老。皇上很重视此案,已命郭勋、翟阁老、司礼监究查。”

    王言卿听明白了:“实际上,此案归你暗查?”

    陆珩点头。皇帝派专案组查薛侃,然后再派陆珩查专案组。一明一暗两条线,可以相互补充,也可以相互监视。

    王言卿微微叹气,由衷说:“这么一说,确实挺麻烦。”

    “更麻烦的是我还不能让他们发现锦衣卫在查,要不然炸不出鱼来。”陆珩身体后仰,虚虚靠在椅背上,“这就意味着我不能上门抓人,不能大张旗鼓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锦衣杀简介 >锦衣杀目录 > 第4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