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世界
位恪守“本格”信条的孤高者。1950年,他凭借长篇小说《佩特罗夫事件》在《宝石》杂志征文大赛中获奖。在这部作品里,鲇川哲也塑造了后来为读者津津乐道的“鬼贯警部”。小说以中国大连为背景,主打“列车时刻表”诡计。这种诡计后来成为鲇川哲也的招牌菜,评论者甚至将其誉为“东方的克劳夫兹”——关于克劳夫兹的伟大,翻翻前面的章节就会一目了然。但不知何故,《宝石》杂志没有全额支付奖金,以致鲇川哲也和杂志关系一度恶化,被封杀多年。
1955年,日本讲谈社计划出版一套由新人创作的推理丛书,一共有13卷。鲇川哲也以应征,与藤雪夫的《狮子座》以及鹫尾三郎的《栖身酒藏的狐》展开角逐,最终一举占据了“第十三把交椅”,成为推理界的美谈。
1957年,经营状况恶化的《宝石》杂志为了重振雄风,聘请了江户川乱步担任主编。鲇川哲也遂与杂志尽释前嫌,创作之路开始通畅。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鲇川哲也一共创作了40余部推理小说,其中的《紫丁香庄园杀人事件》、《黑天鹅》、等,都是极具水准的作品。1960年,《黑天鹅》和两个长篇获得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的前身),作为本格推理作家的鲇川哲也由此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1988年,东京创元社收到之前鲇川哲也经历的启发,启动了“鲇川哲也和十三个谜”征文活动,鼓励新人出道——这次夺得“第十三把交椅”的是日后大红大紫的今邑彩。1990年,鲇川哲也奖创立,二阶堂黎人、芦边拓、有栖川有栖、樱庭一树等人陆续因此奖出道,鲇川哲也的贡献可见一斑。
2002年9月24日,鲇川哲也在神奈川县鎌仓市的病院逝世,享年83岁。
“战后五人男”高木彬光、香山滋、山田风太郎、岛田一男、大坪砂男,再加上后来的土屋隆夫、鲇川哲也以及另一位作家日影丈吉,这八位成为了“宝石时期”活跃在推理文坛的主将。其中,高木彬光、土屋隆夫和鲇川哲也因为贡献尤其突出,也被称为“战后三大本格大师”,地位仅仅略逊于横沟正史。正是这些天才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欣赏到风格各异的推理作品,享受这个感官世界带来的美妙体验。
那么,当这些天才退出舞台的那一刻,日本推理小说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可以让这么多天才一起退出的那个人,必定是一位震铄古今的大宗师。